全州通

全州的世界级画僧——石涛

[复制链接]

2023-8-29 16:59:19 857 0

论坛小编 发表于 2023-8-29 16:59:19 |阅读模式

论坛小编 楼主

2023-8-29 16:59:19

人民网有一则旧文:1999年,在日本收藏家手里的《石涛罗汉百开册页》,中国书画家崔如琢凑了1200万美元(约1亿元人民币)拿下这套册页。2009年,香港佳士得拍品征集人见到这套图册后大为震惊,当即表示,如果崔先生同意上拍,估价至少10亿港元,并承诺由大英博物馆出版。崔如琢没有动心。文章最后说,“据保守估计,此套册页目前价值30亿元人民币”。现在不知这套册页涨到什么程度了。另悉,早在2011年,石涛的单件作品《闽游赠别山水卷》已拍出1.355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全球知名场馆,大多珍藏有石涛画作。





石涛的大名,如雷贯耳,早已溢出艺术圈。石涛是全州湘山寺僧,这个渊源,恐怕不少人不大清楚,或有所闻,但对石涛知之不详,未必明白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明清易代之际,他生于桂林靖江王府,姓朱,名若极,小名阿长。作为藩王后裔,金枝玉叶的嘉年华还没来得及享鼎,府邸即遭倾覆,在风云变幻中只有浪迹天涯的命。1645年秋,靖江王府在南明内乱中被攻陷,他的父王朱亨嘉让人生擒至粤闽,幽死狱中。危难时节小阿长“为宫中仆臣负出”,逃到两百里外的全州,隐入湘山寺,皈依佛门,法号原济,字石涛:我称之为“残山剩水清湘隐,黄卷青灯夜萧森”。石涛遁身佛门,为僧而不在僧,佛学禅理远不及诗书画册带给他的热情和震撼。他在诗中描述湘山寺:“按琴独坐空亭子,地涌如波水面岑。不打湘源江上过,也须展册一开襟”。他的另一首题画诗,更传达了这种热忱:“读画看山似欲癫,尽驱怀抱入先天。诗中有画真能事,不许清湘不可怜。”为宣泄胸中郁勃之气,他寄情山水,精研书画。笔墨纸砚慰藉了石涛,石涛也成全了千古丹青。他有一本册页,其中画了一个沙弥端坐舟中读书,上题诗曰:“落木寒生秋气高,荡波小艇读离骚。夜深还向山中去,孤鹤辽天松响涛。”试想,一个小和尚,不捧读经书,却泛舟野外吟咏屈子之辞,这是怎样的心境?化身沙弥的落魄王孙尽管避开了缯缴之祸,身上还有两把无形枷锁:身为明宗室权力之争的牺牲品,他是南明隆武政权的追杀目标;作为明宗室子弟,他又是入主中原的清廷盯防对象之一。有研究者说,这双重枷锁一直套在少年至青年时期的石涛颈上,挣也挣不脱。全州是湘桂走廊上的重要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各派势力在这里反复较量争斗,湘山净土绝非久留的桃源,因而少年石涛与其同时剃度的保护人“喝涛”顺着湘水漂流至湖湘,寓武昌,临匡庐,居宣城,登黄山,宿金陵,观余杭,游三泖五湖,览江淮名迹,拜师临济宗,两朝康熙帝,又上京畿结权贵,晚年下扬州筑大涤堂鬻画而终,奇峰搜尽,炎凉倍尝,精神的诗意灿然与生平的荣辱得失,散作满纸氤氲。历史上失去一名也许庸碌的王孙,却馈赠开一代画风的行僧。石涛大半生清苦岑寂甚或颠沛流离,下笔却恣肆纵横,诗书画印和美学思想均不同凡响。他的山水兰竹,大轴小品,参天地鸿蒙,汲前贤菁华,或秀润,或质直,或凄迷悱恻,或恣意汪洋,即便从微缩了的印刷品中也能感觉到执管运幄的力与美。他的题跋,有如画龙点睛,又似夫子自道,壮观者至几十行数百字,信手拈来,不事雕琢,自由跳跃又缜密如织,辗转悱恻而气贯长虹;寥寥者两语三言,一鳞半爪见性情,好似音乐中的Solo(华彩),清趣逸飞,激荡观者思绪。试录一二:“名山许游不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把卷望江楼,高呼曰子美。一笑水云低,开图幻神髓。”若庖丁解牛,踌躇满志,斯人天真浪漫状,宛在眼前。



石涛著《画语录》,说画艺,谈美学,明思辨,看似玄奥晦涩,实为参透了创新艺术的真谛,正是这部“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说他不愧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实际上比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早了一百多年。美国纽约大学汉学家、艺术史家乔迅有65万字的巨著探讨石涛的绘画艺术与现代性。北大教授、美学家朱良志说,石涛兼“艺术家、诗人、思想者”三重身份。清代郑板桥等“扬州八怪”,现代丹青名家傅抱石、张大千等无不倾慕石涛,齐白石赋诗赞云:“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一言蔽之,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足以在世界艺术殿堂占据一席之地。有人认为石涛不过是全州的过客,但他常常署款“清湘陈人”“清湘老人”“清湘遗人”“清湘济山僧”“清湘大涤子”等,与那个楚南桂北的僻远故乡一直牵系不断。古人行世著文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即常以桑梓为名号,以示不忘故土。石涛尽管云游四方,羁旅一生,依旧感念养育过他的一派湘流清波——全州的“清湘”二字,在他生命里深深烙印。石涛终其一生自称全州清湘人,绝不是谁派定或臆断出来的。石涛旅居宣城十余年,还有一段“全州缘”。他多次赴宣城泾川游历,创作颇丰。石涛之所以屡去,不仅因为泾川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山川清淑,秀甲江南”的美誉,也与泾县县令邓琪棻的到任有关。清嘉庆《宁国府志》载:“邓琪棻,字伟男,全州人,康熙十三年(1674)由举人任泾阳令,多善政。”邓县令到任后,有揽四方才俊之志。石涛与师兄喝涛及名士乡贤出入泾川,重兴水西书院、广教寺,访敬亭山、桃花潭,石涛作《百开罗汉图》《疏竹幽兰》《松瀑鸣琴》《放鹤图》《潭上渔舟》及自画像《自写种松图小像》等。他们诗文酬唱,其中石涛给邓手书云:“客行违清湘,爱问清湘人。君自抱芬芳,洁服秀不群。如何淹歧路,未会风雨云。予怀喟多感,为君眉复伸。”千里之外,两位同乡相知相惜,抚慰乡愁。在那里,石涛从友人口中得知很多未知的家府旧事,自言“不胜惶悚”,遂“哀激成诗”。“嗟予生不辰,龆龀遭险难。巢破卵在陨,兄弟宁忠完。百死偶未绝,披缁出尘寰。既失故乡路,兼昧严父颜。南望伤梦魂,怛焉抱辛酸”,自怜身世,感人至深。从这首诗中可知,王府遭难时他差不多是个“龆龀”童子,连“严父”容貌都记得不大清。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随访万乡河上的虹饮桥,日暮时我见老街一间铺面的木壁上,贴着半张全年红纸,上面用毛笔右起竖写着一首词,字不甚佳,但内容把路过的我粘住了:面壁思国遁清湘,破禅盛名镇淮扬。世间百年论短长。最仓皇,孤舟风雨过湘江。 故地残阳依古樟,千里迷茫洮阳墙。南柯异乡鬓染霜。醒时泪,权做湘山共一觞。词作落款为“渔家傲·忆清湘老人”,未见作者和书者名。那时夜幕降临,友人催行,没来得及打听。后来在一款全州湘山酒的外包装盒上见到这首词,词作来源仍是个谜。无名氏这一阕小令,慷慨悲凉,浓缩了苦瓜和尚一生的繁华与寂寥。我曾写过一首叙石涛生平的古风,后面几句是:“朱颜梦里何须恨,纸上河山亦乾坤。百果谁知苦瓜意,一帧翰墨笑古今”。拙作《清湘烟波》里说:“故国旧邑里的事,多已不详,唯青山古寺,知其然而不言。湘山之南,湘水悠悠,烟波渺远,石涛乘舟而去,已三百多年。”石涛之于全州,藏着许多待解之谜。中外研究石涛的著作几近汗牛充栋,可一旦涉及石涛在湘山寺这段岁月的雪泥鸿爪,就扑朔迷离了,乃至地理名称、地域方位都有谬误。这是全州历史文化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也将激发后人研学及追念的旨趣兴味。谜样的石涛,也是迷人的石涛。石涛逃于禅隐于画,心内不时袭来家世之痛、故国之思以及志业难酬的感伤,挣扎于出世入世间,也并未削弱他的创作欲望,反而愈加陶铸了他的桀骜品性与旷世才情。苏东坡暮年自海南北归,自况这一辈子:“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石涛如果仿坡公“问汝平生”,我看可以下一按语:全州宣州扬州。全州是他早年朱门佛门的时运转捩、遁隐皈依地;宣州是他艺术实践成熟的要地;扬州是他晚年思想转变、生命归属地。约在1707年,石涛终老扬州,“常年任侠五湖游,老大归来卧一丘”,葬于蜀冈隆庆寺平山堂后。2010年,扬州市政协委员提案,重建石涛大涤堂和墓园。目前在全州,有识之士也正在筹措石涛文化建设事宜,一些关键议项如“石涛早期生平,在湘山寺的受业与成长”“全州对石涛的生命与艺术的影响”“石涛艺术中的故园主题,烙印一生的‘清湘精神’特征”等,纳入研究课题。如何充分利用好石涛这张最大的历史文化名片,与桂林连线,筹建全州石涛展陈馆,对当地文旅进行提档升级,是一个值得大力开掘的优质潜力股。毫无疑问,石涛确为中国艺术的大V,全州的世界级文化名片,亟待我们用心擦亮。
来源:全州融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网站编辑
:
1076192299@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833

帖子3858

积分3921

图文推荐

  • 城关完小熊文强老师:江西籍教育工作者在全

    在这个春意盎然、劳动光荣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20

  • 全州独臂教师唐广芳:坚守山村讲台,用爱心

    编者按:在这个春意盎然、劳动光荣的季节里,我们

  • 四头耕牛走失,全州民警暖心找回!

    在一个传统农村家庭牛算得上是家庭的重要财产如果

  • 为博眼球造谣飞机场奠基仪式已举行?全州警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传谣违法必究为有效净化网络

  • 北京大学向全州这所中学发来喜报!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