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水镇每年的“二月八”当天盛况空前,街上万人拥挤,热闹非凡。农具节已超越春节,成为当地第一大节日。 在全 州龙水镇,每年最热闹的时候是农历二月初八,当地人也称赶“二月八”,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借此机会进行各种农具、农户品交易。如今,“二月八”已成为龙水镇的传统圩日,热闹程度已超过春节。
龙水镇的“二月八”是一种自发的,大规模的民间集会,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大地复苏,春暖花开,是农民朋友整修农具准备春耕的时节。这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早已将龙水镇市场的大街小巷塞满了,各种农具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此外,集市上的民间小吃,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大饱眼福和口福。
小编有20年没有赶过闹子了,这次一听龙水二月八,那个心理痒得啊!前一天就把闹钟定好,再把姐妹约上。天气预报说今日会有大雨,可能老天看我们心情这么好,所以早上吹了吹风,把乌云给吹走了!浪里个浪,今天好好浪!上路喽...... 树上的嫩芽刚冒头,再经风一吹,那种闪着油光的绿...... 开了大约半个小时,九点半快到镇上的时候,我们看着车子已经排在马路边上。看来赶早的人不是一般的少。
我已经迫不及待滴去找寻失散二十多年的新鲜感!生怕所有的农具给卖完了,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
卖主是60多岁的老伯,要价一个50块。他说这该勾头没有人能做得像他这样扎实的篮子,他们这一代人走了,就没有纯手工编织手工篮了,再不买以后买不到了!就为这句话,小编都伤感好久!想拿下一个,又想刚开始,还有好多没看完拿着有点碍事,等看完再回来拿!可惜再回头已经全卖完!最后安慰自己,留有念想明年再来!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哥哥们去抓鱼,拿上捞鱼工具。在腰里系一个鱼篓!这都是小时候的快乐!
小时候最常见的是这两种,还有一些,农民伯伯们告诉我们是捉鱼的,但是名字我们听了我们也没明白过来。
那个像女孩裙子的斗笠,里面最窄处还套有一个小的斗笠。说是鱼进去了,就很难出来!除了这些竹织品,还有......
这些都是养咕咕鸡的,小时候还撑能干去提,弄了一身鸡屎!
前三个在打谷子的时候经常用,最后那一个是捞米粉用的?!
挂丛冒的耙子,挂一担用不了十分钟,但是引火少不了丛冒。
这个东西跟姐妹猜是不是...?想问老板,又不好意思。两人叨咕了一分钟,觉得是捞机肥浇青菜的工具......
亲切的夏天凉席,最喜欢出了汗,趴上面然后轻轻翻个身,凉席与身体分离,黏黏的声音就是小时候的乐趣!右下图的花纹是老板用小朋友的水彩笔画上去的,很是别致!
当然整个过程少不了木工。那种圆桌炭盆小编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见!
跟姐妹开玩笑说,现在搓衣板用的很少了吧,除非给娃跟老公用。剁剁还可用来砸核桃!
蓑衣,牛淘,扁担,锄头坝坝就差牛跟田,样样齐全!看了这么多是不是想家里的土货了呢?
最兴奋的是看到了菱角,吃完再带手指上,扮演一下魔鬼!蕨菜、笋子、干大菜都是炒腊肉的首选!
以前赶闹子的必选就是油糟粑粑,吃一串又不够,吃多了怕大人不给吃米粉!右下是脚板薯,这名字跟菜妥妥的沾不上边啊,人人都说营养又好吃!
游走在路中间的还有这些人,会让人措手不及滴抓住你的头发问:女仔,头发卖不卖?记得上学的时候因为想多一点零花钱,就会去把头发给卖了。街头剪头发的人那时候也挺狠心的,不见大人跟着就齐刷刷滴尽可能多剪!自己再一摸后脑勺,眼泪都dia出来了!
用的看了,吃的有了,当然少不了风景啦~~~!这是与闹市相连的石桥!
相隔不远居然还有一个风雨桥!好容易来一次,怎么能错过?
当年就是在这座娟秀的虹饮桥上,红七军通过这座桥赶往全州,依稀中,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踏桥而过的脚步声。
返程我们抄了一条小路,居然还发现很多历史建筑!
没想到,龙水也是出优秀人才的地方!
走出这条巷子,赶闹子的人收获也不少。个个手上拎着,眼睛还不时四处张望!
对于龙水二月八,
你也想来吗? 有喜欢的农具,
欢迎下方留言, 让我们一起回忆往昔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