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起凿刀那天起,天刚蒙蒙亮,蒋济渭就起床工作。
由于没有学过雕刻技术,所有的工序都靠蒋济渭自己琢磨,
开始每天刻10来个字,后来每天能刻50多个字。
在雕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语录时,
蒋济渭说不用看书,全在脑子里装着,记得很牢。
既有刻着出处的语录,也有未注明题目的。
最初几年,他没铅笔写字,就用黄泥书写,然后雕刻。
书、画报上的照片,是他人物雕像的依据。
他雕刻的第一位人物肖像是毛泽东、第二是鲁迅、第三是刘胡兰、第四是周恩来……
尺寸最大的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肖像,高1米55,宽35厘米,
旁边上书“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该像雕刻耗时3个月;其次是张闻天肖像,耗时2个月。
他雕刻的人物肖像分为四类: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
英雄人物如方志敏、刘胡兰;科学家如钱学森、竺可桢;
鲁迅、张闻天、彭德怀,蒋济渭把他们归为忠良之人。
蒋济渭还在英雄人物的石刻下面刻上酒杯,以示祭奠。
每天早上,他都拿出三个杯子敬两次酒,上满酒后还要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这些事情做完后,他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开始时,其家人心疼他,为他准备饭菜,可都被他拒绝。
除吃饭、睡觉外,他的全部工作就是雕刻。
听蒋济渭大儿子蒋材辉介绍,其父心地善良,
早年为村民的牛、猪冶病时,从不收钱收物;
身体也一直不错;性格倔强得很,生病时不打针吃药,
就是为他叫来医生,他也不配合医生治疗,实在动不得了,
就在床上躺几天,身体一好转,他就又去雕刻他的石山,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突然离世。
据蒋济渭的长子蒋材辉介绍,老人谢世前,
正在雕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内容。
经过三十多年的精心打造,满山的石头,
都被蒋济渭老人循形刻上人物雕像和语录,
如今,“语录山”名声远扬。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几代领导人和十大元帅、
古今名人等80多座浮雕极为传神。
通过作品,可看出蒋济渭的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术已熟练高超。
气势宏伟的语录山,可称为石雕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1994年9月18日,原桂林地委机关报《漓江日报》以《“大怪人”和他的石刻》为题对此作了报道后,
全州周边各县(自治县)的人纷至珠塘,欲变虚闻为实见。因石山上多雕刻“马恩列斯毛”语录,人称“语录山”。
久之,“语录山”、“当代愚公”声名远扬,外省人亦闻风而至。1996年,《漓江日报》再次对此作了报道。
此后,前往珠塘参观“语录山”的人纷至沓来,央视国际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以《东方全记录》系列记录片《语录山上的老人》、
《老蒋与他的“名人浮雕”》等为题对 “大怪人”蒋济渭其人其事进行报道。
来看望蒋济渭及语录山的人越来越多,经过政府和前来参观“语录山”的游客关心,
他放下戒心,脾气不再“古怪”,愿意敞开心扉,与人交谈。蒋济渭欢迎人们参观“语录山”。
对成年人,他平常待之,但要对方留下签名。
要是学生来,他最高兴,甚至兴奋地带路,还给他们介绍他刻的人物。
目前,大大小小的游客留言本已有30多本。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笔者看来,语录山之所以成名,不仅是因为其规模独一无二,其更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地方,
是因为“语录山”是现代中国的历史的一个缩影,是文革中那段被扭曲了的历史的真实写照。
而蒋济渭,一个被文革折磨和摧残的生命,
用这种极端的方法反映自己对党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当时社会的抗争,
从这一点来说,语录山是让人心酸的,但也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