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之际,全州通所有工作人员在此祝各位粉丝诸事圆满,好事可期!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民 间
习 俗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划旱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民 间 食 俗 吃元宵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 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 吃完汤圆快来猜秘子吧!
猜秘子
全州话“猜秘子”,就是指书面语和普通话的“猜谜语”。猜秘子是一种非常开心又非常好耍的游戏,一人出谜面,大家开动脑筋猜谜底,男女老少皆能参与。 猜秘子的谜面都是经过祖祖辈辈从现实生活中积累而来,和谜底很相似,有些谜面还相当诙谐有趣,让人猜了还想猜。比如“秘子秘鼓鼓,有嘴无屁股”打一动物,听起来蛮好笑,猜起来也有味道。下面破解几个生动形象又压韵的全州传统秘子和谜底:
“前头情情哐,后头扛毛枪,猜紧是你...”打一动物
“黄鼠狼,尾巴长,日打筋斗夜透凉”,
打一生活用品
“麒麟麒麟,背上生鳞,白天哑口,夜晚吃人”,打一物
“大山大岭一盘磨,
皇帝老子不敢坐”,打一动物
“秘子秘咕咕,有嘴没屁股他身上有,我身上无”,打一物
“树上有个碗,落雨落不满”,打一物
各位粉丝,你们猜出来了吗?猜出来请下方留言,实在想不出来可打电话给爸妈,问问家里人吃汤圆了没,送上祝福之后,让他们猜猜,绝对能给出答案!来源:全州吧、全州通综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