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1921年-2021年 为引导广大师生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深入挖掘我县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红色故事,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经中共全州县委教育工委研究决定,由县教育团工委在教育系统开展 “本土红色故事”征集活动。目前,已收集 “本土红色故事”作品近百件,现将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刊发。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是江西余都人,原名钟贵权(后改名叫唐时全),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寒的家庭,外曾祖父为了让他活命,在他七岁时把他送到一家裁缝铺当学徒。名为做学徒,实则做童工,在他十一岁时,外公参加了朱德领导的红军队伍,成为红军三十四师的一名战士。 1934年11月,惨烈的湘江战役打响,外公所在师的任务是担任全军总后卫阻击敌人,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过江。这支被称为“铁流后卫”的军队浴血奋战,阻击了数十倍于自己的敌军,掩护主力红军渡过了湘江。主力红军过江后,渡江浮桥被炸毁,各渡江渡口被湘军、桂军封锁,西通湘江之路被桂军截断,外公所在的三十四师沿湘江支流建江西下,准备从凤凰嘴抢渡湘江与主力会合,12月3日下午在全州文塘村被桂军四十四师堵截,敌我双方展开激战,在战斗中,外公身上多处受伤,大腿连中两枪导致昏迷,当他苏醒时战争已结束,他发现自己浑身是血,周围躺着许多战友尸体,他好不容易挪动身子`,拖着受伤的腿往部队前进方向爬,他爬一阵,痛的昏死一阵,醒来后又往前爬一阵,他想追上部队,可是他伤势太重,昏死在一条小路旁,幸好安和乡文塘村的一位好心村民发现了他,把他背进一个岩洞隐藏起来,并用草药给他止血养伤,每隔三五天偷偷送粮食和药到山洞中。外公在岩洞养伤时,岩洞没有光,一片漆黑,分不出是白天还是黑夜,蚊虫叮咬是常事,听见最多的声音是毒蛇撕咬老鼠的惨叫,粮食和药品常常断缺,好在洞内有水,冬暖夏凉,外公就在这样的洞里养伤近一个月,腿伤稍好点,外公爬出洞打扮成村民模样准备去寻找部队,无奈国民党到处设卡搜查,对外乡口音的人盘查甚严,一听外乡口音就抓,还威胁村民不准收留外乡人。外公只好躲进山中,他找到一个废弃的炭窑藏身,靠抓山鼠摘野果充饥,当时正值大冬天,又冷又饿的外公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来被蕉江黄泥桥一位打猎的村民救下带回村里,这是一个极其偏僻的小乡村,当时只有十几户人家,村庄紧靠大山,村民们靠在山上种红薯和打猎为生,生活很清苦,但都非常淳朴、善良,对外公非常照顾。外公隐藏身份,改名换姓暂时住下,外公有裁缝手艺,又能吃苦,常帮村民们缝缝补补,哪家有需要都会去帮忙,村民们也慢慢接纳了外公,把他看成了村子的一员,每次民团来查问,都把他藏起来,后来,村里的一姑娘(也就是我外婆)看上了吃苦耐劳、忠厚老实的外公。外公成家后,也一直在找机会想办法找部队,但部队北上后消息无从打听,加上自己旧伤经常复发,不能长时站立和走路,就一直拖下去,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才在政府的帮助下联系到江西的亲人,但各种原因一直没回过老家,每逢过年过节,外公经常会站在门口眺望远方,他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啊! 1981年4月,外公病逝了。外公去世后,葬在黄泥桥村的小山坡上,政府多次说把外公的坟迁到红军纪念园去都被外公的后人拒绝了。外公在世时常告诫后人:做人要踏实,要勤劳肯干,乐于助人,常怀感恩,千万不要把麻烦带给别人;外公虽然去世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们脑中,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为有这样的外公感到骄傲! 九泉下的外公应该感到欣慰的:他看到了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付出,给予了他们最高的荣誉;在去年冬天时,他老家的亲人也来到了他的墓前...... 来源:全州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