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交,草长莺飞、欣欣向荣。可随着万物一同生长的,也有各种细菌和病毒。
其中,有一个病毒“团伙”,专挑这个时候流窜“作案”。
它们主要找5岁以下儿童下手,一旦遭受它们的袭击,宝宝们多会咽痛、厌食、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小疱疹或皮疹,别提多难受了。
所幸,这个团伙成员已经被医生们调查得一清二楚,“匪首”名为“A组柯萨奇病毒”和“EV-71肠道病毒”,它们还有一众其它病毒“小弟”。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便是它们最厉害的武器。
过去两周,深圳有多个班级停课理,多数都是因为疱疹性咽峡炎病毒。
首先我们来看看疱疹性咽峡炎和口腔溃疡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疱疹性咽峡炎和口腔溃疡的区别
比较项目 | 疱疹性咽峡炎 | 口腔溃疡 | 疱疹位置 | 咽部或软腭(上腭的后1/3)处 | 唇、颊或舌根 | 发热 | 伴有发热,但也有少数病例不发热 | 无发热 | 疼痛 | 咽部疼痛明显,孩子可能会因为疼痛而抗拒吃饭或喝奶 | 溃疡处疼痛,不影响吞咽 |
那么手足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又是什么关系呢?
打个比方,他俩好比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毒瓜,虽然它们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但是临床表现却不尽相同,有时候手足口病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
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好兄弟有啥不一样。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比较
手足口病疱疹(左边是较严重的情况,右边是较轻微的情况)
所以现在大家清楚了吧?
手足口病长疱疹的地方多一些,口腔内疱疹没有疱疹性咽峡炎严重,不怎么发热,咽痛症状较轻,看起来症状要轻一点,但是重症比例比疱疹性咽峡炎高。
如果家里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家长该怎么处理呢?
由于两种疾病的病原体大部分有重叠,导致的症状有相似之处,感染后的处理方式也相同。 1.放轻松,但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
其实不用太焦虑,因为它们更像是一只“纸老虎”,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且都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发病5-7天可自愈,只要对症治疗就可以了。
但是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时候它们会变成一只“真老虎”。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重症手足口病进展迅速,且后果严重,所以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那我们平时要怎么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呢?√勤洗手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少去人流多的地方 流行期间不宜带小朋友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讲卫生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饮食卫生 儿童使用的餐具及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小朋友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打疫苗 EV71疫苗可以预防重症手足口病,6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可以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