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和远方走到一起 注定往后的行程无可比拟 当你看遍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这抹鲜艳的红色 一定能让你荡气回肠
一群人一个信念 带着追寻的心如蝴蝶般翩然飘来 行走在英雄的土地 脚踏厚重的红色土壤 每一座山林、每一条溪流 都在诉说着历史的秘密 当年革命烽火的史诗 依旧那么清晰、那么振奋
你可曾穿过红军军装?穿上红军军装,当上红军战士,言行举止处处以一名红军战士为榜样,锻造严肃、严谨、规范的行为规范。 ↓
你可曾走过一段将军路?走一段当年红七军走过的路线,这既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又是一次体魄的锻炼和意志的考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你可曾吃过一顿红军饭?“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吃一顿地道的红军餐,体验当年红军艰苦的生活,体会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你可曾唱过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在光荣的长征征程中,留下了《十送红军》、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在唱歌的过程中体会红军不畏艰险、不屈不扰的革命情操,用歌声鼓舞斗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你可曾听过一堂革命斗争史专题课?现场参观和瞻仰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纪念像、红军泉疗伤等,直接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辛、红军精神的伟大,深刻理解红军精神的实质内涵和时代价值。↓
你可曾进行过一次红军宿营地民情走访?深入当年红七军生活过的地方,组织游客到红七军宿营地当地的老百姓家里,体验当年红军睡古祠堂、打通铺的艰苦岁月,了解当地农村生活。↓
你可曾重温了一次入党誓词?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更加牢记党的宗旨,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你可曾观看过一场红七军宿营地军民自发演出《十送红军》?
这是一场由红七军宿营地-锡爵古村村民,弘扬红军精神,不忘初心的演出,
在真实的古祠堂里、真情设宴招待中再现了红军与当地百姓的军民鱼水情谊的一幕幕感人场景。 ↓
如果你从未在感动和泪目中 体会到火一般的激情和力量, 那么这一次, 请记得去找回那些被尘封的红色记忆…… ▼ ▼ ▼
1930年12月底至1931年初,红军第一次过桂北,在全州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这是红七军面临生死存亡的转折点,是红七军革命历程的重要的一页。故被后人将红七军的北上称为“小长征”、红七军的全州前委会称为“小遵义会议”。在这条红色的线路上有许多红色故事与遗址,是桂北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让我们缅怀他们,追寻那些红色记忆,感受过去的峥嵘岁月,进行一段红色征途感怀之旅。
旅 游 总 线 路
线路安排:全州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故址——大西江红七军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动员演讲宿营地——炎井红军泉—重走将军路纪念丰碑——龙水虹饮桥(风雨古桥)——红七军宿营地:锡爵古祠堂(红军表演队)——桥渡村古祠堂
被誉为“小遵义会议”的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全州县城求是堂(关帝庙/关岳庙/马王庙)(注:关帝庙/关岳庙/马王庙是原来的名字,求是堂是后人为了纪念红七军全州会议体现出的实事求是精神而逐渐形成的叫法,求是堂前面的广场人们也把它叫做“求是广场”。)现在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建筑面积达330平方米,规模宏伟,原来有门楼、戏台,很有气势,但由于长达两百余年的岁月侵蚀,现在只余正殿。此庙是一座飞檐叠阁式的古建筑。
门有一对石狮相守,这里便是当年红七军总指挥李明瑞演讲的地方。1931年,红七军政委邓小平同志在这座古老的庙宇里,主持召开了红七军离开广西前的最后一次前委会,会议抛弃了“左倾”冒险计划,决定去湘、粤、赣革命 根据地与朱毛红军会合,从而挽救了红七军。大门右侧,刻着莫文骅将军的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扭转危局。
石脚村属龙水镇,村域面积为3平方公里,是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之一。红七军北上夜里经过这里时,没有惊动百姓,只与少量穷苦人家接触。当地民众见这支军队不扰民,甚感好奇,后来知道这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又缺粮食,有谢以弟、谢茂清等一二十位群众将家里不多的米送给这些红军。这些红军天黑时来,天亮便走了。该村最大的建筑群谢裕寿大院,属清代时期建筑,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为1649.89平方米。桂剧是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石脚村于1955年创办石脚村桂剧团。该剧团七八十年代最繁华时期在各乡镇演出,主要有《三娘教子》、《薛家将传奇》、《大闹淮安》和《白蛇传》等传统桂剧曲目。剧团至今仍保留了唱戏的行当,时常出演红色曲目。
虹饮桥,为全州龙水村的古八景之一。当年红七军就是从虹饮桥进入龙水繁华的街道。昔有榜额题:“虹饮仙液”。它是一座风雨廊桥,这座横卧于罗水(今叫万乡河)的楼阁式桥梁,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全桥为木瓦砖石结构,桥长70米,宽4.2米,高7米,是当地的风水桥,有纳福聚财之意。
红七军北上进入全州境内,曾在大西江镇大石江村住宿一夜。红军在这里宣传革命道理,对民秋毫无犯。“四家火炉”大宅院和俗称桥头边“四家火炉”(即四兄弟共建)的大宅院里。红七军的总指挥部设在大石江村下三房宗祠内。当时的红军伤病员住在“四家火炉”民居。四家火炉宅主之一的蒋永珞、蒋世定是远近闻名的祖传中医,他们分别开有益寿堂和芳记堂药铺。他们主动为红军伤病员治疗。
炎井红色景区就是融历史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距全州县城约44公里,位于云雾缭绕的越城岭山区,这里满山碧绿,空气清新,更有宜人的炎井温泉供人沐浴。
1931年1月1日红七军翻越湘桂边境,从湖南新宁县进入广西全州县,红军在行至炎井的华边子时,遇上了在这一带采挖中草药的村民蒋永璚(号玉该)。蒋永璚见到背着枪、穿着破烂的红军队伍,很是害怕,想赶紧躲藏。这时,一位红军追上来,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采药人蒋永璚见这位红军说话和蔼客气,被他的礼貌和诚意所感动,也初步了解到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打消了对红军的疑惧心理。
第 一 天
上午
2、在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故址,着红军军装,合影留恋,整编队伍; 下午
10、观看和了解红七军战斗历史剧、红军故事、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革命歌曲。
第 二 天
上午
3、午餐:观看锡爵古村红军表演队的《我和我的祖国》大型演出;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 那些属于广西的红色情怀, 你是否还记得? 行走在历史的烟波里,寻觅过往中的一指流砂,
去感受一下那份红色的历史, 我们在全州等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