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总感觉时光走的很慢,但一转眼,四月来临,北京也有了夏天的味道。 宜:尝新 立夏以后,全国由南向北逐渐进入夏季,熬过了冬日的苦淡,大部分食物到达最佳品尝期,带着春夏独有的味道。 以前没有大棚和催熟剂,万物跟着季节生长,人们也跟着季节吃时令食物,不仅得到最美味的口感,也能最大程度满足身体的需求,获得季节的馈赠。
春夏是一年中阳气生发、壮大,最充满生命力的季节,此时的食物也最具“生命力”,最宜品尝,食养身体。 希望大家也能尝尝这些时令的美,不用刻意追随食物,根据当地的时节进行替换就可以。 江南立夏习俗有“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如典型的“三新”有:樱桃、蚕豆和竹笋,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换为青梅、麦子、豌豆之类。 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无锡民间“立夏尝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元麦、蒜苗为其一) 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或梅子、香椿头为其一) 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或鲳鱼、黄鱼、银鱼、子鲚鱼等为其一) 尝新,除了品尝应季的美味,更要注意食物的新鲜!夏季温度升高以后,细菌容易滋生,需要多注意食物卫生问题了。
忌:大悲大喜 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 古代没有空调设备,因此到了夏天,酷热难当时,心情就特别烦躁;现代人到了夏天,虽然有了电扇空调,但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也会心神不安,都是心受伤的表现。 与现在常说的心脏不同,中医的心包含的范围很广,包含中医对意识思维的认知。 “心藏神”,其功能主导全身,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无论是太极还是瑜伽,除了动作指导,也都有修身养性、静心凝神的部分,本质上都是对中医“心”的调养。
很多反反复复的身体问题,可能都是忽略了对心的调理,而夏天最容易出现心相关的问题,除了我们常说的心脑血管问题,更多的还是以下两种问题: 心火旺盛: 夏天炎热的时候,火的力量强,最容易有这些烦恼,而如果平常也有相关的烦恼,自己的脾气总是下不来,特别容易烦躁、发怒(不是肝郁爱生气,而是急躁多一些),这时候就要注意清心火了。 平常可以多吃些蔬菜和清心火的食物,比如莲子,百合,苦瓜,菊花茶,金银花,番茄,冬瓜,绿豆,西瓜,薄荷,鲜藕等,或者做一些百合银耳玉竹汤,冰糖莲子汤喝。 也可以搭配喝一些 乌梅瑰荷茶,帮助身体养阴清火,在夏天保持好心情;如果是容易上火,下半身又寒凉怕冷的朋友可以搭配 莲子玫瑰膏,清心火温下焦,帮助改善上热下寒烦恼。
同时保持清淡的心态,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 同时也忌大悲大喜,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心是主导身体思维意识的,我们的意识、思维、情绪异常最容易耗伤心气,尤其是太悲伤和太高兴都会损伤心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有时候很高兴,开心的哈哈大笑,说说笑笑停不下来,但之后却是无尽的落寞,甚至话也不想说,这就是心气受伤的表现,有时出很多汗也会这样。 心气受伤时: 尤其是夏天,心气受损还容易让人情绪低落、没精神、对所有事没兴趣、感觉空虚无聊、悲观消沉,生活没有快乐的味道。
因为季节阳气的力量很强,这种感觉总是一阵时间出现,一阵时间消失。 推荐多吃些养心安神的食物,比如茯苓、麦冬、枣、莲子、百合、竹叶、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最养心,切忌大悲大喜的情绪剧烈起伏,避免让心受到更多伤害。 尤其要注意预防高温,以及出汗太多,可以在早晚温度低时做些八段锦、打坐、站桩等,让身体和灵魂都静一静,休息一下。 这个粉粉很好吃,不含糖,完全是果香!现在买二送一! 养好心,也会让你睡得比较早,睡得好 来源:活法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