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美樹子 [日本]
这个人就是蒋勋。
他被誉为台湾的文化教父,在生活美学的传道上无人可替代。他以布道者的心境,借由经典文学阐释生活美学。
蒋勋说:“文学,是一种救赎。”文学赋予人力量,使人超然于简单的生活之上,挣脱现实的纠葛,获得灵魂的净化。
▼
文学不是阳春白雪。蒋勋的解读从不故作高深,只用大白话来复活古老的情感,为听众搭起一座桥,走过最幽暗的一段,走入文学的世界。
他把文学从典故,释义中解放出来,进入到我的生活之中,化身成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人事物。他从不猎奇,也不去过度解说,他所追求的是富有人性的内容,带着温度。
听蒋勋讲文学,是一种享受。有对社会各阶层的思考,更有周游列国的有趣见闻,从《诗经》到巴黎女子,从喜剧到邓丽君,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其视野之开阔,足令听者沉醉,令读者共鸣。在蒋勋声音的陪伴中,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文学,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到民国文学,一路沿着中国文学的脉络下来,既能掌握中国文学的脉络,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得到美的启发,滋养心灵。 蒋勋曾说:“文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弥合了世界与内心的缝隙,成就更加丰盛的自己。”
▼
蒋勋的声音沉静古雅,有人说他前世在庙里捐过一口钟,所以今世才有这么好的声音。
而听过他演讲或有声书的人,都一致认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他是一开口就能让你安静下来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有没有可能留出18分钟给一首诗,这个要求会不会太奢侈?”他的发问,宛如一股清流,流淌进都市人荒芜的灵魂深处。
▼
蒋勋淡然:“我不想把文学、艺术弄得那么伟大,但有时候有那么一个安慰的时刻,对她的心情很重要。我觉得文学是一种救赎,在人生的关口有时一句诗或一张画就可以让她过关。”
的确,蒋勋谈文学,总会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有人这么评价他——
“他Hold住大题目:孤独、人生、儒家传统。但他在丢出那些压得死人的大话之前,会铺垫出许多细水长流的故事,他的经历,他的感受……所以那些“大话题”也变得真挚,有说服力。”
“他也喜欢谈名家:李白、杜甫、曹雪芹……但不是简单枯燥地注释,而是把这些名家请下神坛,化身成你自己、你的同学、你的父母、你身边的小人物。”
所以,爱听蒋勋讲文学的,不止是大学生和文化人,也不仅是大明星、企业家和贵妇,还有街边的白菜摊贩,路上的货车师傅。
他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文化教父。
近几年来,他希望能够把文学还原到我们生活最可爱的部分,让大家从文学中找回人性的温度与生活的智慧。
蒋勋全面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