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只有中华文明仍然真真正正地活着,并将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之重器,再逢盛世奏华音
1978年,长眠于地下2430年的曾侯乙编钟重见天日——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铜木结构钟架上,将西周礼乐文化的庄严神圣和精湛的铸造技术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更令人震惊的是,经音乐家测试,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比西方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其上篆刻2800余字铭文记载着先秦以来的音乐理论,使“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不攻自破。
它,是中国人的骄傲;它,与改革开放同步,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并向世界发出延绵千古生生不息的清音。
在大多数时候,编钟所演绎的都是传统曲目,虽美,但是无奈曲高和寡,知之者不多。
2018年11月,《地下城与勇士》(下简称“DNF”)与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团队碰撞出新的火花——以编钟为基调,加入编磬、建鼓、古筝、瑟、箫、竹笛、埙等传统乐器,演奏DNF音乐《风一样的勇士》,给国乐输入新的血液,使数以亿记的玩家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
这次尝试就如同春风春雨拂过,使厚重古木爬出了嫩绿的新芽。
长安胜景,盛唐胸怀兼天下
盛唐之美,波澜壮阔。
这是中华文明史山的“高光时刻”,有诗人旷达之豪言,有充盈街坊醉人之酒香,有强军劲旅远征西域的雄浑之势,有碧眼胡姬随音律翩翩起舞之柔媚风情……
我们心怀炽热的感情,可是仅仅用文字,无法生动地描述这个时代的恢弘图景。如何才能让更多人有幸直观触及这一世界古代文明的巅峰?
DNF再次给出方案,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创意优势,与底蕴厚重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打造“国宝会闪光”创意H5,以汉唐时期为蓝本,不仅将6件国宝植入产品,还在其中打造出有故事、有情怀的“国宝守护计划”。
为了更加贴近历史,产品中大量场景着重还原长安时代的建筑和纹饰,开启这段旅程,身在其中,每个人都以守护国宝为己任,亲历着这些目击祖国辉煌历史之宝物的前世今生。
2数千古风流城市,还看南京!
文化传承,要传承的可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还有至今仍“活”在民间的“国宝”——那些美不胜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们肩上的责任。
12月30日,DNF阿拉德市集携手南京传统文化,以“十里秦淮 万物闪光”为主题,在南京秦淮区夫子庙亮相,以“新文创”的战略思路展现金陵之美。
云锦,匠心织就自生光
它,从魏晋风流中走来,1600年江南的丰饶和富庶、无数能工匠心的精巧,使中国丝织工艺在这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云锦用料考究、织造精细、色彩绚丽,代价自然十分昂贵,有“寸锦寸金”的说法,是王侯将相大富之家的“特供”,皇帝的龙袍就是云锦织就,寻常百姓是终生难得看上一眼的。
时至今日,这项美不胜收的工艺品,却因为技艺艰深、流通面窄等因素面临传承困境。
在本次阿拉德市集南京站,DNF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大师,用一万多根丝线织出精美的DNF画面。
注:周双喜,师从云锦织造老艺人顾惠源,1978年参加定陵博物馆文物复制,1983年起负责古代丝绸文物的研究与复制工作,参与了失传三百多年的堪称国宝的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复制、黄地织金妆花缎过肩通袖直身龙栏袍料复制等重大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保护和传承云锦织造工艺做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双方的积极的合作探索,DNF推动了云锦从古代帝王将相的华服走入当今寻常百姓的审美生活中。在阿拉德市集现场,游客们可以在现场看到专业人士表演云锦织造过程。此外,工作人员还细心地提供了云锦知识和数字互动屏幕等内容,让大众全面地了解云锦这项非遗文化的工艺之美。
江南丝竹,水乡孕育清音美
“江南丝竹”是什么?它大抵上是指流行于今天苏南、浙北和上海一带的器乐合奏,其历史可追溯到宋元时期,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南丝竹曲调清婉秀美,又带着地域特有的灵动和雅致的气韵。除了琵琶、扬琴、竹笛、二胡这四大主奏乐器,阮、三弦、萧和板鼓等乐器的加入,更加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形式。
美则美矣,然而,与云锦如出一辙,江南丝竹的传承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此次合作,DNF邀请了国乐世家、江南丝竹音乐非遗传承人甘梵老师与民族乐团的同仁,共同演绎经典BGM《风一样的勇士》《西海岸》与《赫顿马尔》。
想象一下:入夜时分,龙壁之下、画舫之上,动人的丝竹乐声萦绕耳畔,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怡然心醉、忘却世间烦忧?
金陵制造局:二百年间强国梦
南京文化除了繁华与优雅,它也有“硬核”的一面:在这里,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金陵制造局,作为当时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它被誉为“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2013年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阿拉德市集中的林纳斯铁匠铺便对“金陵制造局”局部门楼进行了复刻,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到铸造过程,还能看到DNF与金陵制造局联名打造的阿拉德武器系列以及铸铁工艺周边。
此次线下互动使众多玩家和游客了解到中国人探索工业强国的奋斗史,在“落后挨打”的时代唤醒国人的骄傲,如何不发人深省?
而云锦、丝竹、江南制造局,只是DNF阿拉德市集南京站活动的一部分。
市集现场的提灯互动表演和国礼团队定制的科举文创作品等,亦让人目不暇接。此外,在徽式凉亭“月光酒馆”中,游客们还可以品尝到DNF与当地老字号“奇芳阁”、“莲湖”合作定制的野草莓卷心糕、德洛斯牛肉烧饼,以数字文创的视角体验南京独特的饮食文化。
此次DNF阿拉德市集南京站的文创活动,就像一场穿越古今中西的盛宴,“色香味俱全”,使“六朝古都”的传统文化为大众多维度地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魅力。
夫子庙作为5A级景区,首次对外开放核心区域的文创合作。阿拉德市集在供游客们沉浸式体验秦淮之美的同时,还给南京文化旅游打开了一扇创新的大门。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通过积极拥抱数字化,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慕名而来,一方面传播了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对南京文化旅游高质量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DNF的探索不仅使博物馆里静悄悄的国宝在大众视野里“活”了起来,触发了大众对共同历史文化的感情链接,还扛起了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在南京站的巡展期间,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纪增龙,也来到了展区现场,参与了携手南京非遗文化的作品互动,并对整体活动非常满意。他认为,阿拉德市集通过这种真切的体验方式,对南京传统文化进行了年轻化表达,是非常好的尝试,也欢迎DNF接下来与南京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
从华音初放到万国来朝之胜景,从天朝迷梦到救亡图存之伟业,数千载光阴、千万人心血凝结成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这些物质的、非物质的国家宝藏,就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源泉,值得我们祖祖辈辈地传承下去。
而要让有形和无形的国宝们真正地活起来、活下去,光靠文化传播还远远不够。它们不仅需要“输血”,还需要培养出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赋予其商业价值来盘活产业圈,实现“线上互动-线下体验-文旅项目-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
3腾讯新文创的深谋远虑
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数字文化生产、消费与发行市场。接下来,我们所面临的严峻考验是:
如何从文化“大”国升级为文化“强”国?
答案只有一个:实现“以点带面”式的发展与升级——通过产业升级,获得更为长效与丰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回报。
就战略而言,腾讯“新文创”的思路是以IP构建为基础手段,强化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相互赋能。
在这个背景之下,作为一款运营十一年、注册用户超3亿人的经典产品,DNF一直在积极尝试突破载体与内容的局限,寻找与文学、漫画、音乐等多元文化形式的结合点,提供更多维度的文创体验。
从形式上看,阿拉德市集作为DNF新文创重点打造的品牌,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步步地融入到线上和线下直观体验之中,积极探索数字文创与大众生活场景的创新融合,推动关联产业全链升级。
从地域上看,DNF新文创的布局越来越广。上文提到的阿拉德市集亮相南京,已经是其线下巡展的第四站。
2019年8月2日至8月5日,作为TGC腾讯数字文创展区的重要部分,阿拉德市集线下巡展首站落地位于上海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由海派瓷艺大师段春阳老师为DNF特别创作的瓷罐,由传统铸造、皮雕技艺打造的普雷钥匙、书签等工艺品以及京绣和蜀绣作品纷纷亮相。
11月2日,作为2019中国文创产业大会陈展内容之一,阿拉德市集线下巡展在广州市图书馆正式开幕。由仿青铜铸造的塑型工艺制作而成的12尊使徒圣殿雕像、以DNF十二使徒为人物主题的红木宫灯、粤绣作品《转移现象》和彩瓷艺术作品《职业群像图》,将DNF与广东传统文化完美融合。
12月20日至25日,DNF则携阿拉德市集亮相海南,游客可以参与布艺影像、刺绣长卷影像和丝网印等项目的互动,深入了解地域文化。
事实上,自2018年提出以来,腾讯“新文创”就开始进行更多以城市为单位的业务来牵引实践,并达到显著的效果。2019年5月,腾讯与云南省共同发布“云南新文旅IP战略合作计划”。基于新文创战略,腾讯以IP化的思维,从品牌、内容和产业三个维度入手,全面助力云南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直接带动“云南旅游”网络搜索频次同比增长1154%,环比增长725%;
*2019年国庆期间,云南全省共实现旅游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22.1%,接待游客2712.3万人次,同比增长21.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完成肩上这担传承和盘活“国宝”、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任?
以“新文创”为代表的探索方式应该一直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