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通

中国人对茶道的追求,西方人又怎么会懂?

[复制链接]

2021-5-18 11:35:24 820 0

馥琳 发表于 2021-5-18 11:35:24 |阅读模式

馥琳 楼主

2021-5-18 11:35:24

                                                                                                   
“漆” 字,是一个象形字。

你看它上为漆“木”,中间割“八”字形,下端流出漆液,形容的是采集天然生漆时的情景。


09080429220fc15912d1991f553133b9.png


时至今日,采集天然大漆,还得沿用7000年前的手法:画八字形采集,务必小心,以免伤及漆树根本。

每次采漆时,3000颗漆树才能集齐1公斤生漆。

因此,业内也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c75adef0aad7406920fdf03a59d99ab0.jpg


现在说起漆,大多数人会联想到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工产品,雅一些的朋友会想起日本漆器。

甚至在英文里,japan也被用来指漆器。



fe72a0afcd2ae02c5345e21af4973825.png


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国才是漆器的故乡。

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我们就已经会制作并使用漆器了。



ad165bfaefc3c95a2a64f409a86a94a5.png

▲被称为中国“漆之源”的跨湖桥八千年漆弓

到了唐朝,我们开始与日本在漆器的技法上有些交流,也流传了许多不世珍宝到日本。

于是,日本将漆艺进一步推向极致奢华,并传承至今。

而可惜的是,作为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近年来我们却将它几近遗忘。这颗明珠被掩埋在历史的滚滚尘埃里,如同那把著名的“破琴”。


f6521f7232aad40c1ffca41d08673028.jpg

▲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现藏于日本 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上世纪初,故宫收归国有后,工作人员在养心殿南库墙角发现了一张被遗忘很久的古琴。

当时,琴上既没有弦,也没有琴轸,琴面还积了一层厚厚的污垢,看上去就像漆面脱落殆尽的样子,破败不堪。

于是,工作人员将它登记为“破琴一张”,仍弃置于原地,继续沉沦了二十多年。


efec86dede296e5f3f3d73593ffbb0ba.png


直到1947年,这张所谓的“破琴”终于被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发现。经鉴定,这把疏于保养的“破琴”乃唐琴极品——大圣遗音琴。

幸运的是,大圣遗音琴表面包裹了一层大漆,不仅完整地保护了琴身,还在褪去陈年污垢后丝毫无损、依然光亮可鉴。

这把被埋没的古琴,终在1200多年后的人间再绽光彩,成为故宫最珍贵的古琴之一。


bf9e0cd3cec6b9e52001f1f5ec58cc83.jpg

▲大圣遗音古琴 故宫博物院藏

由此可见,大漆赞歌所言非虚:

“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
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
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

最后一句说的就是天然大漆坚韧不败,历经千年风霜而不朽的特性。


8f6edfb0b6e65713e552526b5d25a8a7.jpg

▲西汉 彩绘漆鱼纹耳杯

到了200多年前的明清时期,漆艺文化并未没落,行业更是名家辈出。

清乾隆年间,有个叫沈绍安的漆匠,到县衙修复一块金字匾额时注意到,这块匾的金字已褪色,但由大漆裱褙的底坯却坚固如新。

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既然大漆裱褙如此坚固,那么,大漆能不能脱离胎体,独立成器?于是,天资卓越的漆匠沈绍安反复多次试验,终于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是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齐名的中国传统工艺“三宝”。


3cb2078ff12ed3cbc6e3add7b02e5d9d.png

▲沈绍安

清光绪年间,精美的沈绍安漆器进贡宫廷,随之在奇珍异宝中脱颖而出,深得慈禧喜爱。

此后,沈氏漆器频繁代表中国工艺参加各类国际展会,屡获大奖,使福州脱胎漆器声名远播。

朱启钤在《漆书》中记载:“外国人嗜沈绍安手制品,视同古玩,值虽千金,亦无吝啬。”


3cf129d105dc8953b868623c2312aa8e.jpg
▲沈绍安漆器参加万国博览会

然而社会变迁,以沈绍安漆器为首的福州漆艺行业历经数度起伏。

尤其是近20年,漆厂相继倒闭、行业标准缺位,导致传统的大漆制品日渐式微,实在令人扼腕!

明明是漆器的故乡,大漆却沦落到鲜为人知的地步。


6ab07724f8048c57a9f205e90f4642a4.jpg

▲秦汉漆器

面对福州漆艺行业的黯淡景象,出生于福建的爱国华侨林正佳先生,怀揣着复兴福州漆艺的梦想,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讲好家乡的“漆艺故事”。
2012 年,林正佳收购了福建沈绍安脱胎漆器有限公司,又与各大美术院校、漆艺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大漆技艺和漆艺文化。


ae4134f6686beb5837b8a1f0cf170486.png

▲沈绍安脱胎漆器有限公司

如今的沈绍安漆艺,依然恪守百年前的祖训,精工细作,还吸收了更多现代工艺的优点,使漆器更为精彩、美妙。

以这一款以银为胎、大漆髹(xiū)饰、金箔镶嵌的大漆银杯为例,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中间一些细节调整更是不计其数。


1455e24b3b08685856992e27583a8dc2.gif


“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之一
以银为胎,大漆髹饰,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b05b8a0f107cad413b4a2e5357f033d8.jpg




aa0222c870094b2ca4898c8d9e01de7d.jpg

这款大漆银杯有黑、双色。

由中国非遗脱胎漆器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沈绍安漆艺研究院首席漆艺大师——郑修钤先生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



c05a4b7598771f162199d18bfeb3ff94.png

▲郑修钤

郑修钤先生尤其擅长漆画、漆艺。
他的漆器作品《鹤鸣》曾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漆画作品《春、夏、秋、冬》至今依然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还有许多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数个艺术博物馆收藏,并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美术》等30多种刊物。


09e096fc36d7af0b97f5d5fb13210aa9.jpg

▲《春、夏、秋、冬》

天然大漆,大美绚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款郑修钤先生亲自设计的大漆银杯,需要经验老道的匠人历经几十道工序全程手作,工期长达70余天。

不仅如此,制漆对环境的要求极高——湿度太高会颓,湿度太低会裂;而即便是同样条件下同时制作,形成的颜色也可能各具秉性。


40c9c4fc68eec8813c55210625fd6fcc.jpg


大漆银杯采用的是沈绍安漆器擅长的“变涂”髹饰技艺。一半人作,一半天画,人与天然共同挥洒杯子的纹路。

因此,每只杯子成纹都独一无二,变幻万千,恣肆天然。


0e6782b69ba8a7f9bb86e93d566bdf3c.jpg


但凡接触过漆器的人,都能感觉到漆器表面那层内敛而深层的内蕴之光。这缘于漆器的最后一道程序——推光。

推光,即推磨出光泽感。待漆完全干透后,用手掌蘸植物油拌细瓦灰(或钛白粉)反复磨擦漆面开始推光;再上漆,再推光,如此反复多次,漆器逐渐出现自然温润的光感。

掌心的温度与力道永久定格在漆器之间,散发着真正手工艺品才有的气质——这是匠人把70余天的时光与心血,凝成了这只杯子的模样。


50cf4be07cdddd2cdc9086204cc5652a.jpg


“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之一
以银为胎,大漆髹饰,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绍安大漆银杯

7846239f4df4babcfe0eaecc67a0dfcc.jpg


c88a87912fd04a0d8da094af3be96ba7.jpg
大漆银杯,顾名思义,杯子内部净重20g的99.9%纯银为胎,大漆覆盖其外,融为一体。

这与普通漆器以木为胎,再用漆髹饰,或胶水粘黏的工艺有本质区别。


e072f7ec1abd7032ffbcebd1e0dd9afd.jpg


杯子的银胎压印莲花、兰花点缀,高洁幽雅。(荷花杯现货仅余30只,兰花杯暂时售罄,新一批将于2月初制作完成)


7fcb56eb79869aeb17d80a83bfbcc032.jpg

d0b9e43aeb5fcc9060a36375e1ee89e6.jpg

这只茶杯外部金箔变幻万千,大漆内蕴深沉;内部银胎温润儒雅,花纹精巧灵动。

整只杯子大气流畅的设计、珠圆玉润的弧度,使其天然带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恣意随性,潇洒自如,颇具文雅风趣。


4c61febdcd6fd8ebc8dd2eaefa059e53.jpg


沈绍安脱胎漆器,色彩瑰丽、光亮如镜,历百年依然如新。

郭沫若也曾为之倾倒:“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7cfc8eaf2c582127daec438f50809e4e.jpg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漆银杯的色泽不仅不会黯淡,反而愈见其华。埋在内里的底蕴层层焕发而出,呈现出丰富而纯粹的莹润质感,叫人把玩痴迷不已。

岁月会让珍贵的质地更有分量。


ae3be697b0b7f822c14b320e4be12810.jpg


“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之一
以银为胎,大漆髹饰,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绍安大漆银杯

b0a710f0981a4a86a95f70581dc9ac1c.jpg




3e7b419060af959522ec0f3a8818fcc1.jpg

当大漆的温润含蓄邂逅茶道的和美仪式,两种悠久的文化在现代相逢,这只大漆银杯,是颇具底蕴的饮茶雅杯。


b19eb14a344bd3d0620898e2605a27cd.gif

中国人讲究饮茶之道,而茶具本身的艺术感也是茶道的重要组成。

茶圣陆羽曾写:“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

银器洁净,用来泡茶,不会破坏茶叶本味,还能令水质若丝绢,且茶久放而不馊。



8c3ef04caa9d7242cbd607c97c70b313.jpg


用大漆银杯饮茶,自然可以保持一种优雅清净、细品香茗的氛围,更能展示主人卓越的审美情趣。


9d79c790d0fbdacb6ab1ffed81137a0c.jpg


“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之一
以银为胎,大漆髹饰,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绍安大漆银杯

56ee4e015c68e1789c1df1b9094cc1de.jpg


87f739933bd4cea9fc98d4e1032377f9.jpg
漆器,是天然生漆脱胎换骨的蜕变。

采漆的艰苦困难,工艺的精巧繁复,注定了它一开始只能是贵族用品,很难走进寻常百姓家。

然而,它轻巧而坚固,即使饱经风霜仍历久弥新,又特别适合日常使用,更可以传家、传世。



795857d7f8037e2eb0df50044eac9f57.jpg


沈绍安首创的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 2006 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a10ce7e44d791ba89ddc8678198f36f.jpg

沈绍安品牌的多款漆器在众多拍卖中,也拍出了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的价格。


4ae679cea964e7497f0313022a96c16b.png


沈氏漆器,凭借过硬的品质、精致的技艺、超高的观赏收藏价值,至今可谓是荣誉等身——

福建金牌老字号
福州市知名商标
2019“最具品牌影响的老字号企业”称号
2017 首届中国世界遗产金狮奖工艺美术类金奖
2016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精品奖最佳技艺奖、金奖…………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67de6f6ad2a3d697c0f79351bfba94ce.png


注意事项

  • 请勿用硬物碰撞或摩擦杯体注
  • 要注意远离盐、碱等物质
  • 避免阳光曝晒、烟熏
  • 因为大漆是天然活性材料,对身体无害。但少数过敏体质人接触漆器后会产生皮肤过敏反应,可待过敏期后放心使用,或触碰、收藏时佩戴手套等防护品。





“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之一
以银为胎,大漆髹饰,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绍安大漆银杯



               
40c9c4fc68eec8813c55210625fd6fcc.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wv0kjzzffxj@reguser.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9

帖子117

积分117

图文推荐

  • 出售手表,就带过一次,需要的联系

    就带过一次,全新,低价出喜欢手表的可以来看看。

  • 邓世文率队调研东丰新材料集团 解企业难题

    1月9日,全州县委书记邓世文率队深入东丰新材料集

  • 报!全州下雪啦!2025年第一场雪!

    全州下雪啦!!今天(1月9日)全州天湖景区迎来了

  • “90后”全州人唐少云,新职明确!

    广西贺州市“昭平人大”消息,12月18日,昭平县十

  • 好险!全州盘女士家耕牛被偷...

    年底了,注意安全财产安全... “冬季行动”以来,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