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人士资助孩子5年 孩子写信叫“陈妈妈” “陈阿姨,不知道我能不能喊您一声‘陈妈妈’,从我认识您以来,您就始终如一关心着我,或许您不知道,在我心里,早已把您当做母亲了。”这是通江县涪阳中学初一学生小罗给他的资助人陈女士写的一封信。
小罗的家庭非常困难,父亲多年杳无音信,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常年在通江县广纳镇的医院接受治疗。小罗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已年近八十,且都患有疾病,靠着政策扶持和爱心人士的救济,生活才能过下去。小罗的小学老师介绍,2015年左右,北京的爱心人士陈女士通过通江爱心组织了解到了小罗的情况,便开始了对小罗的资助。“每学期都会给他打1000元钱,还经常给他打电话关心他平时的生活、学习情况。”她说,陈女士每学期将钱转账到她的微信,为了防止孩子弄丢或乱用,便没有将钱直接交给孩子,而是在每学期期末时用来结算孩子的生活费,有剩余的就再添一些钱给孩子买衣服、鞋子等。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小罗格外懂事,在学校里刻苦学习,周末回家做饭、洗衣服、做农活,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小罗如今的班主任曹智介绍,去年9月份,小罗升入初中后,他也从小学老师手中接过与陈女士对接的任务,资助金也由他代为转交。曹智说,陈女士前不久还在问他孩子衣服鞋子的尺码,准备为他购置一套过年的新衣服寄过来。
“陈妈妈一直帮助我,每学期都会给我寄来1000元钱,还给我写信、打电话,鼓励我学习,听我倾诉心事。”最近,小罗给他的陈妈妈写了一封信,信上写道,在他心里,陈女士就是他的妈妈。看着陈妈妈在医院里戴着口罩,脸都被口罩勒出痕迹的模样,他很担心,在信里嘱咐陈妈妈一定要做好防护。他说自己上初一了,在地理课上学会了经纬度,知道纬度越高的地方就越冷,让陈妈妈注意保暖,不要感冒……字里行间,都是他对陈妈妈的关心,他还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陈妈妈对他的关爱。
最近,小罗收到了陈妈妈给他的回信,开心得不得了。“陈妈妈说,非常乐意我叫她陈妈妈,还说等疫情过去了,邀请我去北京玩。”陈女士在信里说,小罗懂事得让她心疼,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别气馁,身后还有他们这些一直关心着他的人。当老师们想将陈女士的爱心善举分享给更多人时,她却说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不足以当作榜样,但她会一直帮助小罗。 受助学生拿出第一个月工资 为资助人筹集医药费 记者了解到,巴中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帮助过不少贫困学生,在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里,有1000多个爱心助学人士,一对一或一对多、多对一地资助着贫困学生,长期资助的贫困学生到现在已达1568人。
▲巴中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理事长张彦杰为贫困孩子送去助学金
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理事长张彦杰身患癌症,即使在化疗期间也走在助学的路上。去年8月份,在患乳腺癌的第二个疗程,张彦杰眼看开学在即,因为生病搁下的捐助款还没有送到受助者手上,她便戴着口罩和假发,顶着烈日,在丈夫的陪同下,徒步10公里前往受助者家里,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山路上。即便这样,张彦杰病情稍好后又全身心投入到爱心工作中。受他们资助的贫困学生都深深地被张彦杰感动着,都在努力学习以回报张彦杰等爱心人士的帮助。“如今的我虽不敢谈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但我能保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终有一天,我会再回到大巴山,像您一样深深扎根,用爱浇灌更多花朵,将大爱传递,让希望生生不息……”这是考入大学的受助学生写给他们的信。
爱是双向的,张彦杰等爱心人士给予了这些贫困学生关爱和帮助,学生们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回馈爱给爱心人士。经常有人写信或发短信给资助人士,分享他们的收获与成绩,表达他们的关心。每年高考查成绩时,张彦杰总能接到受助学生们的报喜电话。去年,张彦杰的病情恶化了,开始新一轮的治疗,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张彦杰夫妻俩有些无能为力,受资助的学生们知道张彦杰的情况后,已经上大学或工作的学生开始自发为她筹医疗费用。最少的5元、最多的2000元,一两百名之前受过资助的贫困学生为她筹集了3万多元。“看着孩子们筹钱,我不愿收取,但孩子们说之前都是我们在帮助他们,现在有能力了也要为我们尽一份力。”张彦杰说,其中有一个学生刚参加工作,将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拿出给她凑医药费,看着很心痛。“刚出来工作本来钱就不多,拿出了2000元,自己生活都困难,再三劝说下,我将钱退还给了他,没想到他悄悄地转到了我的支付宝。”张彦杰说,自己平时不太使用支付宝,20多天后才发现转账记录。
张彦杰说,在自己的助学路上有很多很感动的故事。夫妻俩在汶川地震后资助了一名绵竹的小女孩,去年这名小女孩已经参加工作了,知道张彦杰生病后,还专门请假从工作地太原飞到成都看望张彦杰,还陪护了一整天才回去工作。“我们在付出爱的同时,也会收获满满的爱,社会正能量就会这样一直传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