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您看世界的谷智轩。照理来说我们应该本周六更新,但最近啊,这大新闻是一个接一个。 2月3号,经过缜密侦查,人人影视字幕组,因涉嫌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被查,注册用户高达800万人。涉案公司3家,金额1600余万左右,14名运营成员被逮捕,还好翻译人员应该安全。 因为人人影视陪我走过了青涩的大学时代,和单纯的留学时代,它这一落幕,爷青结......如鲠在喉,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说些什么,也当给大家加个菜,周六的节目不会缺席。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人类文明的发展,1888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部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这是一部时长仅为2秒的电影,但宣告着人类的艺术表达方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随着电影的发展,字幕也一步步走进了人类的视野,成了艺术的一部分。 进入有声电影时代,虽然有了声音后,字幕的意义好像没那么大了,但在中国恰恰相反,字幕反而是必备之物。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我们中国太大了,地域文化差别巨大,各个地区方言千差万别,甚至在浙江义乌这样一个县级市,方言都有十八种腔调,大家都说的都是义乌话,你说的我怎么就听不懂呢?而且影视剧有时为了达到表演效果,里边儿“南腔北调”都有,你说让一个北京人去看《罗曼蒂克消亡史》,不加字幕能听得懂里面的上海话吗? 不光是南腔北调,中国刚引进外国影视剧的时候,哦,我的老伙计,我发誓我说的不是谎言,那时候他们经常会用这种翻译腔配音。一方面这样后期很费时,而且随着大家学习外语的动力越来越强,观众们更喜欢原声,加中外双语字幕。 说到外文,总体上,汉语汉字优势明显,但是音节较少。如果不算上声调,汉语音节只有400个,算上声调的话是1300个,与其他语言相比,其实不算多。而且由于汉字是单音节,音节不多,那相较于其他语言,就会有不少同音字。举个例子,“报复”和“抱负”,不加字幕,不联系上下文,你知道我说的是哪个吗?更何况不少地区的朋友,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也不分。 所以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看电影没字幕,就好比化妆没镜子,还挺麻烦。 2000年后,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融合,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是后发梯队,比起先发国家,钱袋子还不鼓。我们都知道,丰富的物质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国影视娱乐产业的发展,跟欧美日韩比起来就显得非常稚嫩。好的娱乐产品人人都爱,如果观众老爷们喜欢我的节目,还请一键三连,这就是我爆肝的动力,谢谢! 言归正传,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快速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民间的应用,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流通,先发国家的影视综艺节目,也快速漂洋过海,来到了国内。 但是,中国当时市场化还没多久,还有不少行业按照老一套,配给着来,有权引进境外节目的单位,身上还绑着引进配额呢。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优秀的海外影视作品,国内观众想花钱都看不到。所以呢,各种民间字幕组开始了无偿翻译活动,用爱发电,出现了中国互联网难得的“楼主好人,一生平安”的优秀气氛。 我国历史上,有三次翻译活动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 第一次,是从东汉到宋代的佛经翻译运动,以玄奘、鸠摩罗什法师为首; 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运动,以徐光启、李光藻为首; 第三次,是近代开始到五四运动为止的西学翻译运动,代表人物就是严复、鲁迅他们了。 随着中国大陆实力恢复,以及大量民间自发的翻译组出现,不少欧美日韩影视作品,不但出口到了越南这样的“小强国家”,还反向输出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这些先发经济体。虽然不同人有不同的断代方式,但字幕组的成就,还是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不少网民、甚至是专家学者都直呼,诶,这就是“第四次翻译运动”,著名的就是人人影视、伊甸园、謦灵风软、破烂熊他们了。 那说回这次事件,既然人人影视都这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爆破它呢?这些年我们常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人影视2007年创立的宗旨就是:分享、学习、进步,不以营利为目的。作为一个打着“非营利”旗号的平台,经营者打广告赚钱,这本身就是与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驰。 再者,你人人影视打的是什么类型的广告呢?代孕!?P2P!?作为改开后出生的一代,我们虽然认可市场需要竞争,但能不能不要用低质量字幕抢发,盗用别人字幕,销售“熟肉”硬盘呢?而且传统一点的字幕组,只提供字幕文件,也就是.srt那类文件,但是你把字幕嵌进影视作品,供人整部下载,你要说这只是翻译翻译是绝对厘不清的。 字幕组这种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精神,永远会存在,但人人影视的经营者可能真得凉了。 说到知识产权保护,经常有小伙伴发私信问我们,能不能使用某个视频放到他的作业里,能不能在班级课堂上播放?在这里我们统一回复:尽管用。消化一下节目组不是公益组织,但我们要站着把钱给挣了。我是谷智轩,我们明天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