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出炉"
近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出炉。 桂林米粉、油茶成功上榜,我市特色小吃首次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中全州金槐茶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类十项之一。因金槐茶的发源地在全州,金槐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自全州县的一位蒋姓家庭,正是这位传承人因为家人健康的需要,才萌生制作金槐茶的想法,并将这种茶推向了社会。现在,全州人用金槐米制成的面、茶、保健药等一系列产品已经走向全国。 为此,全州县政府正式提出书面申请,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中国经济林协会现场核查,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后,2013年全州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金槐之乡”,并正式授予“中国金槐之乡”称号。
各位老乡,现随我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味道 承载着历史的变迁 融汇了当地人的勤劳与智慧 米粉、油茶,穿透味蕾,深入心底 是每一位桂林人舌尖上的乡味和乡愁
桂林米粉制作技艺
桂林米粉起源于桂林,闻名全国。其制作技艺含鲜粉生产、卤水熬制、辅料制作、调配出品四大步骤百余道工序,尤以制粉、熬卤最为关键。 桂林米粉种类繁多,除卤菜粉外,还有马肉粉、原汤粉、生菜粉、牛腩粉、白果老鸭粉、鼎汤上素粉、酸辣粉、猪脚粉等数十个品种。
瑶族油茶习俗
“一杯苦 ,二杯甲(涩),三杯四杯好油茶”。 油茶入口微苦,其次微涩,茶香的醇厚与甘甜在唇齿间弥漫开来,各中滋味,耐人寻思。 恭城油茶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既是瑶家平时的主要饮食,又是瑶家待客及人生礼仪的重要部分。
捷报连连 !
近年来,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 市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取得积极成效,捷报连连! 2020年12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市新增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个,入选总数在 全区名列第一。
传统技艺类(10项):
桂林黑茶制作技艺 、全州金槐茶制作技艺 、灌阳红薯粉制作技艺 、灌阳竹编技艺 、荔浦芋扣肉制作技艺、 荔浦双料制陶制作技艺、桂林柚器制作技艺 、古籍修复技艺 、桂林雕版印刷技艺、桂林市临桂回族油香制作技艺
民俗类(4项):
资源五排油茶习俗 、平乐十八酿饮食习俗 、白沙“六·廿三”会期、阳朔鸬鹚捕鱼习俗
传统医药类(3项):
永福罗汉果饮膳养生法 、李氏骨伤疗法、骨伤清凉膏制作技艺
民间文学类(2项):
红军长征过桂北革命歌谣与故事、荔浦风物传说
传统美术类(2项):
恭城彩扎、桂林剪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