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全州县大西江镇召开舜帝文化遗存挖掘和保护座谈会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始祖,中华道德文明之源就是舜文化。舜帝南巡,在全州留下了大量的舜帝文化遗存,尤以大西江镇境内的舜帝文化遗存更为厚重。
如图:中华道德始祖舜帝 上古时期,中原部落联盟(尧舜禹)为加速国家统一,多次讨伐南方的三苗部落联盟,战败后的三苗余部逃往南方苍梧。禹主张对三苗继续征伐,舜帝不赞成,而主张以德服三苗。于是舜帝南巡三苗古国到达全州,以德怀柔感化了三苗,“舜却三苗,更易其俗”,加强了民族团结。不幸的是后来舜帝在全州的零陵屋这个地方驾崩了,葬在了的全州九疑山,舜帝之陵就叫零陵。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这段历史: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自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就上古地名而言,“零陵”作为我国最早的古地名之一,在夏代以前就出现在广西全州。
如图:《山海经》《全州志》等文献古籍记载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
如图:《山海经》记载的舜帝葬地方位图 我国最早记载舜帝葬地的《总志》是先秦古籍《山海经》,它记载舜帝葬地在湘江源头西北的全州越城岭之中,山中有一条赤水,这条赤水就是今资水上游的夫夷水。赤水因流经红层地貌的赤坨之间而名。赤水的东面就是舜帝葬地全州大西江境内的九疑山。
如图:《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在湘江源头的全州西北山岭
如图:《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在赤水(即资水上源夫夷水)东面的全州九疑山
如图:《全州志》记载的赤水、九疑山、舜庙、舜皇山
如图:《全州志》记载的舜帝葬地在赤水东面的全州九疑山
如图:舜帝葬地九疑山在湘江以西的大河湾万乡洞内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分别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和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先后在全州这个舜帝南巡驾崩之地设立了零陵县和零陵郡。
如图:《全州志》记载舜帝葬全州,故而全州叫零陵
全州大西江境内的九疑山因是天子舜帝葬地,又名天子岭。九疑山下有二妃祭舜的望夫岭;有为舜帝招魂的零陵屋;有祭祀舜帝的祀山;有舜帝祭天的祭坛大屋坛;有三苗首领崇尚舜帝之德而归顺舜帝的归崇坪;有象征舜帝凤凰化身的凤凰山;有舜帝居住的天子屋场;有舜帝降福人间吉祥符瑞的符山;有舜帝弹五弦之琴与三苗部落首领同歌《南风》之诗,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恩泽的“瑞霭南天”;有因被舜帝声教,崇尚向往科举“三甲”的三甲山;有舜帝拂琴经过而名的真龙桥、帝龙桥、凤龙桥等。相传这些地名都与舜帝葬于此及祭祀舜帝有关。
如图: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 九疑山后来又复名为皇极山。相传因“德自舜明”而名,儒家就以大中至正之道的“皇极”来命名舜帝葬精之地九疑山,而将九疑山当成德圣孝祖舜文化的象征。清代的《湘山志》<图考>也记载了这座由九疑山而复名的皇极山。九疑山下,还有小山名大极山。相传,此山是儒家以忠孝“大极”这个最高准则来命名的。
如图:《湘山志》记载九疑山复名为大中至正的皇极山 民间还曾有上九疑山耍龙灯祭祀舜帝,祈求风调雨顺和迎请舜帝到神仙坝进行虞神唤雨的故事。 此外,全州的舜帝文化遗存还有与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相邻的舜皇山,文桥金凤山舜庙,舜帝庙村,庙头大庙脚舜庙遗址;与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相近的有罗水河畔的虞帝庙,有三江口的娥皇、女英二妃殉夫处和二妃庙,有才湾脚山铺的虞帝岭、舜帝大行处等舜帝留下的遗迹。
如图:《全州志》记载的舜帝二妃为舜帝殉情的全州湘川赤壁
如图:《全州志》记载的舜帝庙
全州有我国最古老的舜帝庙和舜帝庙村。舜帝庙的雏形零陵屋就在全州大西江境内的九疑山下。零陵屋地名是以舜陵“零陵”命名的地名。相传,舜帝南巡时驾崩在全州零陵屋这一带,按先秦风俗仪式要进行招魂:“使人升屋北面,招呼死者之魂,令还复体中”(《礼记·曲礼下》)。为让舜帝魂还复体,舜帝的后裔便在此舜帝驾崩之地,建造起专为舜帝招魂的房屋。零陵屋地名也因此而冠以舜陵“零陵”之名,在民间叫成了零陵屋。
如图:全州大西江境内的舜庙雏形零陵屋 舜帝的后裔在零陵屋为舜帝守灵期满后,其后裔中的一支回到了舜帝的原避居地全州玉陛源口定居,并在那里建家庙祭祀祖先舜帝,这个庙就叫舜帝庙,又叫大庙,其后裔定居在这里,这个居地就叫舜帝庙村,又叫大庙村。至今,当地还保留着举行庙会给舜帝做生日的习俗。
据有关专家考证,全州舜帝庙村的舜帝庙是祭祀舜帝的总庙,而宁远九嶷山的舜帝庙是从全州舜帝庙村迁去的分庙。
如图:全州的舜庙遗址
先秦古籍《山海经》《尚书》,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史记》及全州旧志等都记载了舜帝崩于苍梧之野的全州,葬于全州九疑山的史实。
如图:全州玉陛源的舜帝遗址
舜帝崩葬纪念地由今广西全州九疑山转至今湖南永州进而确指宁远九嶷山为舜陵所在地,是从东汉初年开始的。东汉初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其高祖舂陵侯刘买的发祥地宁远建舜庙祭祀舜帝,便开始出现有关舜帝葬于宁远九嶷山的记载,而在先秦至西汉时期的古籍都记载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现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是明代雷燧建造的祭祀陵而非真陵。
如图:《全州志》记载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大西江境内的方位
如图:《全州志》记载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大西江境内的方位
如图:全州志记载全州西北山岭有九疑山 舜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发轫之功。舜帝所创立的道德文化及舜帝南巡所传播的道德思想,对整个湘楚和岭南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楚文化和岭南文化共同的远源。
如图:《全州志》记载舜帝葬于全州西北山岭有《山海经》记载为据
全州县域内的舜帝文化遗存这一珍稀而又无价的历史资源,已得到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如图: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湘川“赤壁”殉情处
广西区政协办公厅的《文史春秋》从今年第一期起,分四期全文连载《楚南全州: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主管、中国文史出版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文史月刊《纵横》,将在今年8月登载《楚南全州: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自治区和桂林市二级社科联均以课题形式对舜文化遗存,开展挖掘、研究、开发和利用。 广西民盟对全州县域内的舜帝文化遗存非常重视,为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今年广西“两会”期间,民盟已将该方案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提案提交自治区政协会议讨论,提案就包括了全州县域内的舜帝文化遗存这个主题。《舜帝文化全州遗存考察研究》已列入了桂林市今年的重点课题研究。
如图:全州湘源文化公园的舜帝像
如图:全州湘源文化公园的二妃庙
全州县委、政府对县域内的舜帝文化遗存非常重视,在全州湘源文化公园雕塑了德圣孝祖舜帝像,并重建了祭祀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湘源二妃庙。
如图:舜文化遗存挖掘小组在遗存现场了解
如图:舜文化遗存小组寻觅遗存现场
如图:舜文化遗存挖掘小组爬山涉水寻舜迹
如图:舜文化遗存挖掘小组爬山涉水寻舜迹
如图:全州九疑山峡谷景观
如图:全州九疑山峡谷景观
如图:全州九疑山峡谷景观 大西江镇党委、人大、政府三家班子对镇内的舜帝文化遗存非常重视,将挖掘保护舜帝文化遗存作为该镇“文化振兴”的重头戏,成立了大西江镇舜帝文化遗存挖掘小组,印制舜帝文化遗存宣传画册,着手打造舜帝文化长廊,按舜帝简介、舜帝南巡、历史遗存、传说故事、社会影响、九疑山风光等组织内容,制作宣传版块,让人们对全州的舜帝文化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认识。
如图:全州九疑山风光
今年7月21日,镇党委专门邀请对舜帝文化颇有研究的蒋咸喜、唐国辉等学者回家乡研讨座谈,就如何挖掘、宣传、保护、传承舜帝文化畅谈。座谈会上,镇党委书记俸小芬就舜帝文化遗存的挖掘、宣传、保护、传承与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后,镇舜帝文化遗存挖掘小组对九疑山历史遗存风景区进行了实地了解,认为如果能把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大西江九疑山这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天湖景区的优美自然风光相融合,共同开发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应该会产生更广更深远的影响。
如图:全州九疑山坐标方位图 全州拥有的中华道德始祖舜帝的文化遗存这项闪耀着历史光辉的珍贵文化遗产,不仅是全州的、广西的,甚至是全国的,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挖掘、开发、利用以舜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填补广西舜文化的空白,而且使广西的历史文化前推两千余年,可以极大地提升广西的历史文化底蕴,引领提升广西文化,形成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势品牌,加快推进广西文化旅游转型发展,造福于人民。 (全州县大西江镇党委供稿) 来源:楚南舜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