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文桥镇地图位置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20公里。距离全州县城45公里,距湘桂铁路8公里。总面积为283.8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278自然村,3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012人,均为汉族。是全州县四大强镇之一。文桥镇使用文桥土话、全州话、普通话三种语言,人们以“土话”交流为主。
文桥镇因桥而得名,该镇建桥之多。是罕见的,筑桥之美,也是少有的。文桥镇境内风景优美,处处可见历经几朝几代风雨淋沥的风雨亭桥。有建于宋代的古庙甑山奄、石观音、邓家祠堂(大泉井)等。
全州古时划为“六乡”, 自古有“富贵落昇乡”之说, 文桥古属昇乡腹地, 人文荟萃,历史悠久,风景宜人
文桥镇民风淳朴、礼节厚重、民俗习惯浓厚,业余生活也很丰富,赛龙舟、舞龙、戏曲...这里都有。
农历二月十一日是文桥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传统圩日,吸引周边小镇前来赶圩。从东到西近3公里的狭长街道,商贩云集,人山人海,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农历五月十五,栗水赛龙舟,好闹爷崽。
文桥镇内河流纵横,名胜古迹众多。凡有古村处,必有古井;奇山异水之地,多有古庙;经年不息的江河之上,多有古桥。一方灵山秀水孕育了一代代文桥先民。 说起古桥之多,文桥在全州名列第一。该镇因桥而得名,这个镇建桥之多,是罕见的,筑桥之美,也是少有的。 文桥谏禄凌云桥,这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双石拱廊桥。木瓦砖石结构,由桥身、桥亭、桥墩和桥墙四部分组成,建筑完美,技艺十分精湛。 柳月桥距凌云桥不到二百米,由一条石桥古道相连。柳月桥景致更为秀丽,郁郁葱葱的桥亭下溪水成瀑,发出优美的声音。 石观音寺位于文桥锦福村委黄家大名山,去寺院,大名山水口亭是必经之亭。 大名山水口亭,是一座建在河道与田间的廊桥。上面那个亭角是不是有点像秀才帽?由于廊桥特别的结构,它会自然地形成一个强劲的风口,只要站在任何一座廊桥里,就像面对着一台鼓风机,阵阵凉风扑面而来,实在是爽。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脑子好使。 藏匿于这奇山异水之地,修于大清的石观音寺,虽然香火旺盛,但于外人而言,知道的并不多。 文桥邓家村里有一千年古井,名叫大泉井。大泉井水质清冽,四周古木参天,即使晴天朗日,树下依然清风拂面,凉爽异常。 邓家村村里还保留有汉高密侯祠堂等古遗迹,邓家村人均是汉高密邓禹后裔邓氏始祖明钦的后代。 甑山庵,全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悠久的古庵堂,庵堂供捧江头村祖先伍元龙,伍元龙系宋朝翰林院官职,被封为雨部真人。 九龙亭,位于文桥镇干六珠玉村东南500米处路旁。为当地村民于宣统元年(1909年)募资修建,供行人休息和避风雨。其特点是比一般路亭要长得多。 黄家亭子桥,四周均为稻田。该桥既便于行人过往,又可供人歇息避风雨。桥亭为长廊式,装饰颇为考究。 迴龙桥,可以通过汽车的廊桥。整个造型非常大气,红色基调,里面是木结构,顶上是红琉璃瓦。这是一座清代古桥,后来由乡民捐资扩建。 大缘桥,位于文桥镇杨福村旁。建于清朝,有青石雕刻的“大缘桥”三字在门头上。 大缘桥也是一座清代廊桥,与迴龙桥的风格截然不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这些廊桥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像现代建筑大多是在互相抄袭。 大缘桥从侧面看,很难把它与“桥”联系在一起,就像一个桂北地区常见的祠堂。 桥里还有乡民供着的土地神,看这两笔画的,呵呵,神也有这么萌的时候。 南溪桥,修建于清朝嘉庆五年至光绪二十四年。虽然经多次维修,桥还保持了原貌,结构朴实,富有地方特色。 青龙桥,这是一座单石拱桥,也是建在村里。
除了历史文化丰厚,文桥的美食也很有特色。传统做法的谏禄豆腐,吸引着很多人慕名而来。
文桥腊胆肝,将胆肝切片配以香蒜,辣椒粉或炒或蒸均可。烹饪好的腊胆肝清香爽口,余味无穷。
文桥醋血鸭更不用说,曾经还上过央视。用盛夏上市的子鸭为原料,杀鸭留血、注入酸醋,以嫩姜或苦瓜为配料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让人难忘。
老祖宗留传下来的麻圆粑粑,糯米粉石磨用机子打,成品松香而脆,甜而不腻,色香味俱全。
文桥人每家每户都会做的水泥花粑粑,清香软糯,吃一口都是家乡的味道。
文桥的红薯粉丝,晶莹剔透有嚼劲,虽不如灌阳红薯粉有名气,但是是很多文桥人爱吃的美食。
还有文桥人小时候最爱吃的叮叮糖,最亲切的还属那文桥话,不是文桥人很难听懂,就像暗号一样。
老乡们你还在等哄曼 带上你心爱的她及家人 去感受一下文桥的幸福生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