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发布消息:手足口病流行季来了,桂林家长们可得引起重视了。 来势汹汹!桂林2个月大婴儿中招
暑天夏季,草长莺飞、欣欣向荣。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浑身起皮疹”“嘴里长泡”等症状发愁,今年也不例外。
据了解,今年广西手足口病大部分地区流行强度显著高于去年,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近日就接诊了一些手足口病的患儿。
据儿科主任姚臻医生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其中5岁以下的患儿多一些,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孩子免疫力不高,容易被病毒侵袭。姚臻医生还表示,他们曾接诊年龄最小的患者是个仅出生2个月的新生儿,主要原因是家中的哥哥在幼儿园接触到了患有手足口病的同学,将病毒携带回家传染给了新生儿。
没过多久新生儿就出现了不适症状,手脚起了小疱疹,幸亏家长及时发现送医,经过2个月的治疗孩子完全康复。据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这些遛娃场所要特别注意
根据该病的传播途径,疾控专家提醒,一些家长在假期里喜欢带孩子去周边商场的游乐设施玩耍,有些“遛娃场所”如果消毒不规范,则存在手足口病的传染风险。 一是海洋球池,媒体曾曝光,部分海洋球池好几天才清洁一次,清洁方法也不规范,只是简单用消毒水喷洒一下,每天大量儿童进池玩耍,没有消毒干净的海洋球就可能导致手足口病的传播。
二是摇摇车,这种公共儿童游乐设施少有人维护,难以做到及时消毒,如果有患手足口病的宝宝乘坐过,其他宝宝再次使用时就可能会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手足口病目前并无特效治疗药
疾控专家表示,手足口病目前并无特效治疗药,抗生素亦无效。一般症状较轻,以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不过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左右可痊愈。
如果孩子患病,家长们要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就医,有极少部分患儿会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
做好这些防护,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和儿童都应时刻注意手部的清洁,勤洗手,家居和孩童用品要常消毒,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接种EV71疫苗
建议6月龄以上(含)的儿童接种EV71疫苗,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可大大降低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
看完记得转发提醒身边的家长!孩子的健康问题,家长马虎不得,预防远大于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