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微信群里长期频繁辱骂他人 群主“慢作为”惹来官司
广州一家物业公司的员工李华(化名)为履行物业管理需要于2018年创建一个小区微信群。但从2018年至2019年,多名小区业主在群内长期频繁发布针对张小然(化名)的恶意辱骂言论,张小然多次在群内及通过微信私聊的方式向担任群主的李华发送信息,要求采取措施,但群主李华除在2019年5月15日、19日于群内发布公告提醒群成员注意文明用语,并于19日解散该群外,在此前一年多的时间内未采取其他措施。
张小然对微信群内发表辱骂言论的业主提起侵权诉讼,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业主在群内发表辱骂言论的行为构成名誉权侵权,判令业主书面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张小然认为物业公司的不当行为是其名誉受损的重要原因,起诉物业公司要求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认为,因员工李华创建微信群的行为系履行工作职务的行为,故由此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应由物业公司承担。而物业公司对微信群内的侵权行为负有注意义务。
法院认定,物业公司未及时履行群主管理责任,加重张小然名誉受损的程度,其过错程度明显小于直接侵权人,其责任亦应小于直接侵权人,判决:物业公司在小区公告栏张贴声明向张小然赔礼道歉,声明张贴时间不得少于30日;驳回张小然的其他诉求。该判决已生效。
案例二
微信群里双方掀起骂战 群主劝阻无效解散不担责
另一家物业公司的员工赵林(化名)为履行物业管理需要创建微信群。业主钱小吾(化名)和孙小伊(化名)都是该微信群的成员。2020年8月23日至9月3日,孙小伊与钱小吾在微信群因摄像头安装问题发生争论,争论中,双方频繁发布恶意辱骂言论。群主赵林在双方争吵期间多次劝阻,在劝阻无效果的情况下,于9月4日解散该群。
孙小伊认为物业公司未阻止钱小吾的辱骂言论,使其名誉受到极大的贬损,故将物业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礼道歉、恢复名誉。
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认为,钱小吾在微信群内发表侵害孙小伊名誉权的言论,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而物业公司履行群主管理和物业服务职责,无需承担侵权责任。该案同案例一的裁判观点一致,认为群主须履行注意义务。在本案中,物业公司已经尽到上述义务。
法院综合认为,物业公司虽对微信群内的侵权行为负有注意义务,但已经履行管理职责,尽到必要注意义务。故孙小伊要求物业公司承担侵权责任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与法律依据,法院不支持。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驳回孙小伊的诉讼请求,该判决已生效。
广州互联网法院的办案法官李朋表示,微信群主负有对微信群的管理职责,须履行注意义务,该注意义务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如何认定 群主尽到了应负的注意义务
01
一是建群行为和群主享有的管理权限,微信软件为群主设定管理权限,群主当然要为群成员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02
二是网络空间治理规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 03
三是基于特定身份的职责,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制止,在上述案例中,微信群用于物业管理,应将其视为物业服务场所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公然侮辱他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群主应履行工作职责,制止业主的辱骂行为。
李朋说,对微信群主是否尽到其应负的注意义务判断标准不宜过高,不能苛求群主时刻保持对群内言论的密切关注,群主尽到积极预防、阻止群内侵权行为的责任,就可以认定其尽到了应负的注意义务。 微信群聊天被骂,群主不作为或担责
8月18日消息据检查日报报道,微信群为群体的集体交流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微信群所引发得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加。微信群里骂人,群主“慢作为”“不作为”要担责。广州互联网法院通报一起典型案例,如果微信群里出现骂人的行为,群主“慢作为”或“不作为”可能要担责。
群主既然建设起了群聊,就对本群有监督管理责任,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群秩序,引导群里言论向健康、合法的方向发展,及时制止群里的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和言论,及时移除破坏群秩序和有不法行为,群里发生不法行为确实群主需要担一定的责任。
但认为群主如果没有参与其中的话,那责任就很小很小,甚至接近于没有,不能让群主为群成员的行为、言论买单和背锅,不能让群主承担较大的责任,也不该群里出事了就让群主担责,这是不合理也违背法治精神的。
各位群主及时集散不需要的群,及时踢出群里的海群之马,及时制止群里的不当行为和言论,免得惹祸上身;大家也要在网上参与讨论时,健康、合法合规地发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为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的哟!
来源:广州互联网法院、、中国青年报、南国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