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全州
全州县虽然存在瑶、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但汉族占了总人口的绝大多传统婚俗与中原汉族传统婚俗大致相同,但也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别在全州,农村议婚中有一个重要程序,叫叫“看且”,又名看家门、查家。
届时女方和两位称称为“陪花姑娘”的姑娘在十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方家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期间由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看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在媒人的双方奔走之下,如果男女双方父母都满意了,男女二人便可在
父母的许可之下定亲。定亲在全州被称为“下定”,而对于女子而言也称为“放且”,即放定在某个地方的意思。在全州话中,“旦”就是地方的意思。
定亲的首要工作就是“合八字”,即拿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过,看是否有相克的情况,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订亲的凭据。合八字在旧时全州人的心目中非常重要,它不但影响到夫妇的幸福,而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因为据说如果女人的八字“克夫”,结婚后丈夫就难免一死;反之,如果男人的八字“克妻”,结婚后妻子也难免一死。
女人的八字如果犯了“扫把星”,结婚后便会使丈夫家里不断发生乱子。由于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全州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合八字”的的谚语,如:自古白马不配牛,羊鼠相见一旦休。金鸡不与狗相见,青龙见兔泪交流。猪猪猴相见如刀割,虎蛇相配不到头。再如:蛇配虎虎、男克女。猪猪配猴,不到头。兔见蛇,如刀割。白马怕青牛,乌猪怕猿猴。黑狗不能进羊圈,庚鸡见犬泪相流流。又如: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命长寿。黑鼠黄牛两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
图片来源:网络配图
只有八字合好了,才可以下定。下定时男方需准备好担子,包括糯米做的把把、酒、肉(肉要正菜,即猪的腿肘子肉)、布(一定要四匹)等,来到女方家宴请女方的近亲,定下婚姻关系。
然后,是报日子。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人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在媒人的说服下,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方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
妆,男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把”)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们议将婚期提前。
第二天,男男方要赶猪赶羊、送酒、大饼、果盘和鸡鸭等家禽去女方家,供女方家里宴请宾客,同时,还要送去为新娘准备好的嫁衣头饰,这是确保票日迎娶新娘的必要准备。
因此,在全州历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双猪双
羊换架梁床,四鸡六鹅换床被窝(即被子)”。男方送去的物品上面都要放上贴有红纸的柏子青,喻四季长青。而这一天对于女方来说是出阁前的大日子,因此也非常隆重,不但要把重要亲戚都请来喝喜酒,还要祭拜自己的祖
先。另外,在这一天的晚管期间还要由两位陪花姑娘娘(即伴娘)陪同,新娘坐在堂屋中间,双滕跪地,向客人们拜请“压笼钱”(因拜得的钱要压在箱底而得名,实际是女子出嫁后的私房钱),全州话中还有一种说法称为“拜姐钱”。
另外,全州县还流行一种叫“坐堂红”的风俗。男女青年结婚的前一天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诚。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
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方依依告别。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此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第三天,是结婚的“正日子” 所所谓谓“正日子” 就是男女成婚的良辰吉日。 程序分为以下几大类:
迎亲 这日一早,在新郎的带领下,迎亲队伍便前往新娘家迎亲。迎亲队伍主要由新郎、新郎的几位亲友、媒婆、陪花姑娘、鼓乐队、还有轿夫组成。当队伍到女家门前时时,女方的孩子们赶紧在门前架凳阻拦,俗称“拦轿”。
直到男男家主事撒些小额硬币后他们方才让其入内。进门后,新郎首拜岳父母,并给众亲友敬烟,男男家主事随后呈拜贴,拜女方祖宗、拜亲家。然后在新娘家吃过午饭,下午才接新娘走。新娘临走前先由自己的兄弟背着拜过祖宗,才能上轿。
上轿前还需“哭嫁”一番,这次哭嫁要比先前每天早起时的哭嫁更为热烈,全全州俗称“哭新娘”。哭时顺序很有讲究,须先哭祖宗,后哭在世。所哭内容多为叙述父母养育之恩,咒骂媒婆和接亲之人,也有的表达自己婚姻不能自主的愤怒等,词意恳切,曲调委婉。在全州,哭艺如何常作为衡量女子才智贤德的标准。通常哭声愈凄厉愈好,而不哭则被视为不体面,不哭不热闹,不哭家庭不兴旺,不哭为人笑其忘本。这时母亲往往也着一起哭,母女俩难分难舍,新娘迟迟不肯上轿。
上轿时辰一到,唢呐手便来到新娘闺房门口“吹”促新娘“出亲”,但但新娘一般不会轻易易“出亲”,而是继续号啁大哭,以示依恋,通常如果新娘出亲时不哭不“赖”,则则会被人骂为没良心,会被人嘲笑成“一口粑粑一口糖,有了丈夫不想娘”。
为了赶上吉时,男方带来的媒婆和陪花姑娘便努力劝新娘上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要强拉上轿。上轿以后,女方还还要派出两位小孩来“压轿”,一般是ー男一女,喻为“金童玉女”。“压轿”也是表示女方家长和亲友对新娘的不舍,因此,压轿轿的小孩一路上都会吵着轿子不能走得太快。在迎亲队伍走出约一里路时,新郎就会掏出红包给压轿的小孩,让其下轿,自行回去。如小
孩不肯下轿,新郎就需再添打赏钱,直到小孩满意下轿为止。在来回的路上媒婆都是坐轿子的,一般新娘坐的是八拾大轿,媒婆则坐四拾小轿。
接亲 在估计迎亲队伍快到家时,男方这边便派出接亲的队伍在家门口。
接亲。接亲的主要任务是由一位有子有福、能说会道的“接亲婆”来完成当花轿在家门门口落定时,陪花姑娘将新娘扶出,这时,接亲婆便端着一个米筛上前在新娘的头上转几圈,再抓一把米扬手撒在新娘的头顶,意为替新娘压惊辟邪。另外,米筛里除了米以外还装着一把尺、一盏灯、一块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