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通

看《大荒南经》论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还是在宁远?

[复制链接]

2021-12-2 10:41:53 2142 0

论坛小编 发表于 2021-12-2 10:41:53 |阅读模式

论坛小编 楼主

2021-12-2 10:41:53

舜帝葬地从全州九疑山变成宁远九嶷山之真相揭秘(8)

太史公司马迁为撰写《史记·五帝本纪》,他“窥九疑,浮于沅湘”,亲临全州九疑山做了实地考察,并根据西汉的前朝秦代的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全州县地设置秦县建制零陵县的历史,便郑重地作出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的历史结论。这个历史结论是说零陵地名最早出现在今广西全州,其原因就是零陵县内(今全州县地)有九疑山,舜帝就葬在零陵县境内(今全州县地)的九疑山。

全州湘源文化公园内的舜帝像

《全州志》对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也作了记载。《全州志》记载在全州西北山地的越城岭支脉之上有九疑山。《全州志》又载:“《书》(注:尚书):五月南巡至于南岳。《家》语:舜嗣帝五十载,陟方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山海经》《礼记》皆云。然(后)太史公谓: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全州志》上写明了全州在古时候之所以叫零陵,为零陵地,是因为舜帝“而葬焉”,原来是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的全州,而葬在了全州的九疑山。
《全州志》记载的舜帝葬于古零陵县全州的九疑山与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论定的“舜葬九疑是为零陵”的历史结论完全一致。
那在司马迁论定舜帝葬地之前的先秦文献古籍《山海经·大荒南经》又是如何认定舜帝葬地的呢?

赤水之东是舜之所葬的全州九疑山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全句表述了舜帝葬地在赤水东面的苍梧之野。我们从《山海经·海内东经》所载的“湘水出舜葬东南陬”及史料记载对湘水源的认定,知道了湘水发源于广西境内兴安县的海洋山,并流经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的东南角。《全州志》又载全州九疑山在全州的西北山地。

三苗国在赤水东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三苗国在赤水东。”其意是说三苗国在赤水的东面。这个赤水东面的三苗国便是舜帝的南巡之地。
可见,赤水东面的苍梧之野,这个舜帝葬地和全州西北的舜帝葬地九疑山是同一个地方。如此说来,舜帝葬地所在的全州西北山岭就是舜帝南巡的三苗之地,且其山岭中必有一条叫赤水的河流。
查“赤水”史料记载,在今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有条赤水河。此赤水古称赤虺河,名由始自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鲜于仲通征南诏,在为南征造势的檄文中第一次出现“赤虺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今四川叙永置赤水卫,改“赤虺”为“赤水”。这是赤水河之名的出现伊始。此赤水距离“舜葬东南陬”的湘水源地域西北的全州山岭太远了。显然,此明代时始名的赤水河不是先秦时期《山海经》中的“赤水”。
那《山海经》中的“赤水”又何指呢?
查全州舆地水文,在全州西北山岭中的西延地区(今资源县地)有河流名夫夷水,它是资水的主源头。有关史料记载了此夫夷水在历史上就叫赤水。
据《明一统志》卷六十三宝庆府:夫夷水“源出广西全州界,过此至邵阳会资水。”又作扶夷水、夫水。
夫夷水在今资源县内,而源出全州界(即全州西延)。其原由是西延是广西资源县设立前的旧称,处于越城岭山脉的腹地,是资源县设立前辖区,古为楚地,秦属长沙郡,称扶夷苗地,后属零陵郡。宋初始称西延,属全州辖地。直到1935年西延才从全州县析出和兴安县的一部分设立资源县。

夫夷水在红层地貌中的“赤坨”之间穿越就叫做“赤水”

在这个旧属全州西延瑶苗居住的扶夷苗地,仍保留着先秦时期的“赤水”这个原始河名。“赤水”河名因夫夷水流域为丹霞地貌而名。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亦称红色陡崖坡。在西延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当地人称有此特征的山叫“赤坨”。夫夷水在红层地貌中的“赤坨”之间穿越就叫做“赤水”。当地尚有“赤水”特征的赤土岭、大赤坨、小赤坨、赤水村、赤水洞等地名。

全州旧时西延地区保留着先秦时期的“赤水”这个原始河名

全州旧志将流经赤坨、赤水洞旁的夫夷水记载为“赤水”。清代嘉庆年间的《全州志》卷之一·舆地(第25页)记载夫夷水流经赤坨:“西延水(夫夷水在西延境内,称之)出兴安界老源头(兴安与西延交界地),北流经龙塘西。”几经曲折而流,“又东折而北经咸水洞西,又北经赤坨西,又北至梅子凹,流入湖广新宁县。”清代《西延轶志》卷二·舆地·山川(第84页)也记载夫夷水流经赤坨:“资水,旧名夫水即九江之源,其源有六。”六源合流后,“至大埠头始通舟,又东折而北经咸水口,又北经赤坨西,又北至梅子凹,水自发源行一百七十里出西延境,流入湖南新宁界,经邵阳、新化、益阳等县,会沅江至铃子口入湖北洞庭。”清代嘉庆年间的《全州志》卷之首·图(第9页)的西延地图就根据全州西延扶夷苗地仍保留着先秦时期的“赤水”这个原始河名,将流经赤坨、赤水洞的夫夷水标注为“赤水”。

全州旧时西延地区的夫夷水古称赤水

《全州志》地理也记载夫夷水即赤水穿过全州西北群山,群山中又有九疑山:全州“西北山地:在县属西北南接兴安,北界湖南,西至寨圩、咸水圩一带,崇峦叠嶂,面积广阔,为越城岭之支脉。其中有夫夷水(赤水)穿过群山,北入湘省,汇于资水。”其主要高峰有九疑山等。
从上可知,全州西北山岭中的夫夷水就叫做赤水,这条赤水的东面就是苍梧之野的全州九疑山,与《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的“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的方位完全吻合。
可见,舜帝葬地所在的全州西北山岭之中的九疑山,与舜帝葬地所在的“赤水之东”的“苍梧之野”就是同一个位置,即“赤水之东”是舜帝葬地全州西北山岭之中的九疑山,也就是说,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的西边有“赤水”。


赤水之东是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

我们回过头来看《海外南经》所载的“三苗国在赤水东”和《大荒南经》所载的“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我们就知道了在古赤水(全州旧时西延地区的夫夷水)东面的全州在上古时期属于三苗国,这个赤水东面的三苗国便是舜帝的南巡之地,舜帝南巡崩葬地九疑山就在赤水(夫夷水)东面三苗国所属的全州境内,这与《全州志》所记载的舜帝葬地在全州西北山岭的九疑山完全吻合。也印证了《史记·五帝本纪》所载的“帝舜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的结论,其实就是记载舜帝驾崩于苍梧之野的全州,葬于全州西北山岭中的九疑山,自此舜帝的葬地九疑山就叫零陵,全州也因此而有了最古老的地名零陵。

全州九疑山发端地的九龙归位地相

如此看来,先秦时期《大荒南经》所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其论定的舜帝葬地九疑山的方位就在古赤水今夫夷水东面的全州九疑山。这个论定结果且有秦代的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全州县地设置秦县建制零陵县的真实历史佐证。
那司马迁论定的“舜葬九疑是为零陵”而作出的舜帝葬地在古零陵全州九疑山的历史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了,进而可以说自先秦时期至西汉时期的史料记载一直都认定舜帝葬地在古零陵全州的九疑山。
我们再来看宁远《九嶷山志》记载的舜帝葬地宁远九嶷山。九嶷山在潇水之东的宁远境内,这一带并无《大荒南经》记载的舜帝葬地那条“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的“赤水”河流。
显然,此潇水流域的宁远九嶷山,与《大荒南经》记载的“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即舜帝葬地在赤水东面的方位明显不符。
如果说宁远《九嶷山志》记载的舜帝葬地在宁远九嶷山的结论能够成立的话,那先秦古籍《大荒南经》就应该记载为“潇水(或营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而真实的记载是“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山海经·大荒南经》)。
宁远九嶷山既不在司马迁论定的“舜葬九疑是为零陵”的零陵县境内,又与先秦古籍《大荒南经》记载的舜帝葬地九疑山在赤水之东的描述方位完全不符。
你还会认为宁远九嶷山是舜帝的真身葬地吗?
来源:楚南舜文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网站编辑
:
1076192299@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997

帖子4023

积分4087

图文推荐

  • 出售手表,就带过一次,需要的联系

    就带过一次,全新,低价出喜欢手表的可以来看看。

  • 邓世文率队调研东丰新材料集团 解企业难题

    1月9日,全州县委书记邓世文率队深入东丰新材料集

  • 报!全州下雪啦!2025年第一场雪!

    全州下雪啦!!今天(1月9日)全州天湖景区迎来了

  • “90后”全州人唐少云,新职明确!

    广西贺州市“昭平人大”消息,12月18日,昭平县十

  • 好险!全州盘女士家耕牛被偷...

    年底了,注意安全财产安全... “冬季行动”以来,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