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文化全州遗存考察研究》是2021年桂林市确定的重点科研课题。
桂林市重点科研课题《舜帝文化全州遗存考察研究》 近日,该课题已经专家评审通过。这是继广西《文史春秋》和中国文史《纵横》发声舜葬全州九疑山的又一喜讯。
课题组爬山涉水考察 舜帝南巡,在全州留下的舜帝文化遗存这一珍稀而又无价的宝贵资源,现已得到全国政协办公厅和国家文史界的重视和支持。
《文史春秋》连载 去年,广西区政协办公厅主办的《文史春秋》对舜帝葬全州九疑山的考证文章《楚南全州: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进行了全文连载。
中国文史《纵横》发声:中华道德始祖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 随后,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和中国文史出版社主办的《纵横》杂志又登载了《楚南全州: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舜帝葬地九疑山重新考证的文章在中国文史《纵横》的发表,无疑是对广西全州拥有的中华道德始祖舜帝的文化遗存这项闪耀着历史光辉的珍贵文化遗产的对外重磅宣示,也是第一让全国文史界关注到全州的声音:中华道德始祖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 由于《纵横》是国家级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文史期刊,文章发表后,在全国的舜文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全州湘源文化公园内的舜帝像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始祖,中华道德文明之源就是舜文化。上古时期,舜帝南巡三苗古国到达全州,以德怀柔感化了三苗,“舜却三苗,更易其俗”,加强了民族团结。不幸的是后来舜帝在全州的零陵屋这个地方驾崩了,葬在了全州九疑山,舜帝之陵就叫零陵。 《山海经》:赤水之东,舜之所葬——全州九疑山 先秦至西汉的文献古籍都记载舜帝葬地在全州。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这段历史: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司马迁是治学严谨的史学家,他为撰写《史记·五帝本纪》,“窥九疑,浮于沅湘”,亲临全州九疑山做了实地考察,并根据西汉的前朝秦代的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全州县地设置秦县建制零陵县的历史,而郑重地作出了这个历史结论。这个历史结论是说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山,零陵地名最早出现在今广西全州,其原因就是零陵县内(今全州县地)有九疑山,舜帝就葬在零陵县境内(今全州县地)的九疑山。自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
《山海经》:赤水之东,舜之所葬 《山海经》定位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海内东经》载:“湘水出舜葬东南陬”(注:陬,山的角落),而发源于今广西兴安县境内海洋山的湘水向外流出,正好流经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的东南角,二者方位相互吻合。《海内经》载:“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而全州九疑山就在秦始皇设立的长沙郡零陵县的边界之内。《大荒南经》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而清代嘉庆年间的《全州志》卷之首·图(第9页)的西延地图就根据全州西延扶夷苗地仍保留着先秦时期的“赤水”这个原始河名,将流经赤坨、赤水洞的夫夷水标注为“赤水”。这条赤水的东面就是苍梧之野的全州九疑山,二者也完全一致。
秦始皇在全州设立的零陵县治故址 零陵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名,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说:我国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个,而夏代以前出现的上古零陵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全州县地设立了秦县建制零陵县。县治在今全州县城西南78里处。秦始皇还曾南望古零陵县今全州境内的九疑山方位遥祭了舜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全州志》记载舜葬全州九疑山 《全州志》对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也作了记载。《全州志》记载在全州西北山地的越城岭支脉之上有九疑山。《全州志》又载:“《书》(注:尚书):五月南巡至于南岳。《家》语:舜嗣帝五十载,陟方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山海经》《礼记》皆云。然(后)太史公谓: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全州志》上写明了全州在古时候之所以叫零陵,为零陵地,是因为舜帝“而葬焉”,原来是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的全州,而葬在了全州的九疑山。
纪念娥皇、女英二妃为舜帝殉情的二妃路 九疑山其名是因其发端地全州大西江镇境内有一座由九条山脊共一山顶的大山,是为“九龙归位”地相而名,这个“九龙归位”在全州和资源二县民间又叫天子岭,俗称九龙山、九条脊。九疑山山脉从大西江镇发端,西向延伸到资源县境内,东南向延伸到龙水、才湾、绍水、咸水等五镇境内。
全州九疑山发端地的九龙归位地相 唐代诗人张泌夜宿全州时写有《晚次湘源县》,诗中的“二女庙荒汀树老,九疑山碧楚天低”着意凸显了全州湘源二妃庙和全州西北山地中的九疑山这两个特写镜头。
舜帝二妃殉情的全州湘川赤壁 诗中的二女庙:即娥皇、女英二妃庙。此庙建于湘源县湘水边,柳宗元写有《湘源二妃庙碑》,文中说:“渊懿承圣,舜妻尧女。德形妫汭,神位湘浒。”
舜帝南巡三苗。《山海经》:三苗国在赤水东 舜帝南巡在全州留下了厚重的舜帝文化遗存。这些珍稀而又无价的舜帝文化遗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而被确定为桂林市重点科研课题《舜帝文化全州遗存考察研究》。
全州舜帝文化遗存 重点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深入全州着重调研了湘源二妃庙遗址、三苗古国全州故地、舜帝葬地九疑山、舜帝南巡的舜皇山、九疑山下与舜帝有关的地名及故事传说、舜庙雏形零陵屋遗址、舜帝庙村的舜庙遗址、大庙脚舜庙、罗水河畔的虞帝庙、青瑶峒的古摇民遗址、民族团结象征的归崇坪、虞帝岭和舜帝大行处、凤凰天子岭的传说、“九疑之塞”上的零陵县遗址、舜文化遗存与红色文化遗存的交织重叠、全州的祭舜礼俗等内容。
舜庙雏形零陵屋遗址
全州舜帝庙村重建舜庙石碑 课题组认为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始祖,舜文化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舜文化的核心是“以孝齐家、以德治国”的德孝文化。舜帝所创立的道德文化及舜帝南巡所传播的道德思想,对整个湘楚和岭南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楚文化和岭南文化共同的远源。虞舜时代的道德文化直到今天对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全州虞帝岭 全州县域内舜帝文化遗存具有很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全州拥有的舜帝文化遗存这项闪耀着历史光辉的珍贵文化遗产,不仅是全州的、广西的,甚至是全国的,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挖掘、开发、利用以舜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填补广西舜文化的空白,而且使广西的历史文化前推两千余年,可以极大地提升广西的历史文化底蕴,引领提升广西文化,形成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势品牌,加快推进广西文化旅游转型发展,造福于人民。 同时,也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文化支撑。
全州舜帝庙村遗址 来源:楚南舜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