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一座千年古镇,历史底蕴深厚一直是全州南部地区的中心镇;石塘,一方红色土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时在这里留下悲壮的一页;石塘,一片希望田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中,谱写了一篇商贸重镇、幸福石塘的壮美华章。
石塘镇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24公里,总面积271.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3万亩,辖32个村(居)委会,265个自然村屯,总人口8.7万人,镇区常住人口2.5万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是湘桂两省区临边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近年来,石塘镇荣获自治区生态乡镇、文明卫生乡镇称号,列为自治区重点镇、自治区第三批百镇建设示范乡镇、全市“电商下乡”示范试点乡镇。
自2018年石塘镇被确定为桂林市第四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以来,全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总指挥长,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按照“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和突出地域特色,依据乡村振兴、产城融合、一轴三区、重建商贸重镇、再造一个新石塘的战略目标,高起点谋划,拟定了规划设计、风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4大类23个建设项目,总投资2.12亿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
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石塘镇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工作,副市长彭代元、谢灵忠先后深入石塘镇调研指导,县委书记林武民多次到建设现场调研、办公、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县长周政英深入项目现场了解建设情况,指导建设工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阳瑞华经常到项目实地现场办公,督促工作落实;县政协主席蒋经灿到项目工地指导工作;吕佳军、蒋述生等县领导经常到项目实地了解建设情况。石塘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和“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体制。
在创建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工作中,石塘镇坚持高标准建设,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公共服务功能为抓手,不断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细化分解建设任务。根据市、县两级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编制了责任分工表和工期倒排表,定人、定岗、定责、定时,高标准建设有了快速度。 坚持党建带动战略。在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过程中,石塘镇党委实施“堡垒·先锋”党建创新工程,组建党员服务队、模范党小组,设立党员示范项目,高标准建设有了好榜样。 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使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工作深入人心,高标准建设有了群众基础。 强化市容村貌管理。不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对城镇实行全天候保洁,配备垃圾车、垃圾桶,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为村屯配备保洁员353名,打造了湾村、扒子岭等一批“宜居乡村”示范村屯,高标准建设有了新气象。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原则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把学校、医院、车站、市民文化广场、公交站、农贸市场建设一新,并建立健全公共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成果共享,高标准建设有了落脚点。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艰苦努力,目前全部项目已圆满完成。据统计,在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中,共拆除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征地43亩,立面改造约9.8万平方米,建设地下雨污收集管道8.4公里,改造道路3.4公里、桥梁2座,修建停车位700余个、公共厕所3个,绿化面积7000余平方米。集镇马路桥和会龙桥建设、复兴路朝阳路红军路棚户区两期改造工程、环城路改造、镇区垃圾处理中心、镇区污水处理厂、扶贫易地搬迁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镇区控制性规划项目、食品站整体搬迁、镇政府大门和镇政府大院改造、城镇道路白改黑全面完成;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建设,解决了城镇无一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的问题;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牛圩市场的搬迁,为商贸物流城建设奠定了基础;镇区门楼建设及高速路口、十字路口、地七坪三个节点改造和十字路口红绿灯安装,在提升城镇形象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卫生院改造、机关完小改造、汽车站改造,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学校环境差、客运站设施破旧的问题;改厕改卫、三线下地、亮化、风貌改造、清扫卫生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让城镇环境有了质的转变;老街修缮融入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元素,增加了内涵;高速路口、马路桥、牛圩市场、地七坪4个停车场建设,使城镇停车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清塘生态旅游乡村建设和“芦笋+”综合农业种植核心示范产业园建设,推动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
在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中,石塘镇以商贸物流、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为支撑,推动“以产兴城、以城带产”的产城融合发展,“富、美、亮、雅”新石塘呼之欲出。
商贸繁荣,是石塘镇一张靓丽的名片。石塘镇借力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以物流商贸城、特色牛圩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三大专业市场作为商贸功能的主体,逐步把石塘建成宜居宜业的魅力新城镇。 特色农业,是石塘农民脱贫致富的王牌。生姜、大棚西瓜、柑桔等传统产业不断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迈进。投资460万元的芦笋种植示范基地,新种2000亩沙塘柑和沃柑基地,占地300亩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皇菊基地,生猪生态养殖场等一批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相继建成并投产。
乡村旅游,是石塘创新发展的“潜力股”。石塘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整合,打造出以文化广场→大清塘→芦笋基地→沛田传统古村落→皇菊基地→大塘富烈士墓→石脚盆天坑群红军烈士跳崖点为主要景点的红色教育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精品路线。 产业富了民。今年,石塘镇推广种植生姜1.06万亩,种植大棚西瓜4500多亩,50亩羊肚菌试种成功,并以西头--贤山500亩“芦笋+”农业综合种植园、水澄--马安岭皇菊基地为龙头,打造循环农业、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和城镇提升联动发展。
生态美了村。推进道路提升、改水改厕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2个区级“绿色示范村屯”;大力实施森林城镇创建工程,在实现林业产业致富的同时,美化了城镇和村庄。
党建亮了心。石塘镇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建立“党群服务站”,发挥党小组和村民党群理事会的作用,为群众点亮了一盏“心”灯,引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文化“雅”了民。石塘镇坚持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抓手,现全镇有村级文化广场6个、农家书屋32个、村党群服务中心31个,这些思想文化阵地和文化活动,让石塘人民“雅”了起来。
随着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的推进,石塘镇城镇框架拉开扩容,城镇布局优化完善,城镇功能提质升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石塘镇正以她卓越的雄姿,在打造商贸重镇、幸福城镇的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