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山上、在田里、还是在路边,总能看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小花小草,但有的我们却不知道它们叫什么。来,一起回忆一下那些小时候经常见到的,但又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据说这些路边草,能认识10种以上的都是高手!
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玄参科婆婆纳属。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面条菜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河南)老百姓爱吃的一种野菜。别名净瓶、香炉草、米瓦罐、梅花瓶、面条菜、广皮菜、瓢咀、甜甜菜、麦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红不英菜、胡炳菜、麦黄菜...这种菜有些涩,最好是在初期较细嫩时候食用口感会更佳。
山苦荬,别名: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
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叶子都是刺儿,又名七七芽,小时候老流鼻血,奶奶把七七芽在碗里捣碎,然后加上白糖服用,或将七七芽捣碎直接放入鼻孔里,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也叫打碗花。长得特别像喇叭花(牵牛花),但是叶子不同,它是柳叶状,喇叭花是掌状,反正还挺好看。
也叫扒地草。杂草,有害草,跟牛筋草差不多,根蔓延成片,特别难拔出。
小时候叫拉皮草,一长就是一大片,小时候大人们说这草碰一下就容易被划伤,听着还蛮害怕的,当时都绕着这个走。
最常见的野草,败家子中的“败”就是稗子演变过来的,因为它跟稻子争养分,是稻田里的恶性杂草,但也是马牛羊的好饲料。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岑草、蕺、紫蕺、野花麦等。。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排脓消痈,利尿消肿通淋的作用。主治肺热喘咳,肺痈吐脓,喉蛾,热痢,疟疾,水肿,痈肿疮毒,热淋,湿疹,脱肛等病症。也是一种食材,可以凉拌、炒着吃、做汤。
益母草,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为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花果期为4月中下旬至9月。一到春天,大连的山野里的紫花地丁总是最早露头,淡雅的紫色花朵团团簇簇,十分美丽。
又名:驴儿草、百叶草,小时候经常把它扎成一束,很好看,当然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灰灰菜生于田野、荒地、草原、路边及住宅附近,全国各地普遍生长。每年4~6月采收幼苗或嫩茎叶食用。一年生草本植物,采集嫩茎叶入沸水锅焯过洗去苦味,可制成多种菜肴。
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在乡间,它也叫布谷英、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蒲公英的花中午开,黄色的花朵在秋天变成白绒绒的团球,随风飞舞。
黄鹌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长于山坡、路边、林缘和荒野等地。花果期4~6月。习见杂草。是一种经济植物。黄鹌菜的幼芽、嫩茎叶、花蕾都可食用。
那么,你认识多少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