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金秋的九月,又是禾花鱼铺抓的时间,全州县每年到了这个季节里,一些种有水稻的家里,又有禾花鱼吃了。 每当到了快收稻谷的时候,就会把稻田里的水放干,把禾花鱼抓回家,拿来招待客人,多的就用来做腊鱼仔!
禾花鱼因长期放养在稻田内,食水稻落花而得名。也叫禾花乌鲤、禾花鲤、乌鲤。 全州禾花鱼是经过稻田长期放养驯化选育出来的,其形态和生活习性已与一般鲤鱼有明显的区别。 形体较粗短,鳞片细小呈透明,其中以乌肚鲤味道最佳。
禾花鱼养殖过程
春天里,草茎般粗细的乌鲤鱼苗被放在刚插秧的田里,浅浅泥水中,一块成长的还有小蝌蚪、幼螺,以及不知名的各样微生物,各个自生自长。到仲夏水稻扬花时,鲤鱼儿两手指大了,吃飘落到水面的禾花,稻香鱼美,故名“禾花鱼”。 在刚插田没有几天的时候,当地的村民就会,去自己养的鱼塘,捞一些鱼苗,放到水稻田里面。
当水稻的禾花开了的时候,就会掉入水中,鱼吃了就会长的很快。
稻田养鱼作为全州农民主副业从宋末开始传承至今。禾花鱼的养育历时6个月,捕捞烹饪之前需要经过:春分选田、清明放种、谷雨护卵、立夏育苗、耙田留凼、小满放养、严防天敌、补肥催膘,9个环节的精心呵护。
禾花鱼的做法
禾花鱼生长在稻田间,吸收了稻田的香气,肉质细腻,刺少肉多,骨软无腥味,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被誉为“鱼中人参”。清蒸、黄焖、油炸和煎、烟熏等各有风味,个人觉得,以香煎黄焖为最佳。将鱼煎得两面油黄喷香,出锅,放辣椒生姜爆炒,鱼复入锅,放微量水,慢火黄焖,十分钟左右即可,外黄里嫩,肉质清香,余味绵长。
在我味蕾的记忆中,禾花鱼味道的鲜美,真是无可比拟。乡下煮禾花鱼很简单:柴火烧热油扒锅,放生姜、豆豉,放新摘洗净的青海椒,边续文火,边用小铁铲把青海椒个个錾碎,放盐,舀一大瓢井水放扒锅里;用漏勺捞出禾花鱼(躺在面上的几条鱼还腾空跳跃着,这就是“鸡吃叫,鱼吃跳”),一手端着,一手拿锅盖,在疾手倒鱼进汤锅里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锅盖捂上去,再压上那把小铁铲,任由鱼儿在热锅里跳;锅下加柴,一会便风平浪静。待烧开再用文火烹几分钟,有丝丝香味传出,掀开盖,沸水中见鱼鳞微张,青椒浮面的汤汁泛白,即抽柴停火,撒点葱花,就可以端上桌了。整个堂屋于是飘荡着鱼的鲜味。
出田的禾花鱼一时吃不完,剖出内脏,晒干,竹筛上一个个摆开,烧谷糠、秕壳生暗火用烟熏烤,两天后就可以收到大灰缸里(缸底有石灰,放干货,不回潮。现在没人烧石灰,家里也很少用粗大陶缸贮藏东西了),叫做腊鱼仔,一年中来客时或节日里慢慢吃。食用时,放热水稍过一遍捞出,用汤水煮到半干,顺便配点干笋什么的一炒,其色金亮,香辣爽脆,味道不逊于鲜鱼。
全州有俗语:腊鱼仔下酒,见者不走。腊鱼仔送饭,鼎锅刮烂。半个腊鱼仔,可以送一饭碗,下二两酒。农家烘烤好的正宗干禾花鱼,量不多,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不妨试一下这道带有稻谷香气的禾花鱼。 你还记得你钓鱼的那些时光吗? 让我们一起来稻田里抓禾花鱼吧! 你有亲自下田抓过禾花鱼吗? 在下方留言区说说抓鱼的感觉吧!
|